当前位置:王冠小说>历史军事>南宋之霹雳风云> 第三百二十七章 前锋惨败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百二十七章 前锋惨败(1 / 2)

敌人的箭雨不停地落下,而铁人军踏击地面的脚步越来越近,甚至在恍忽间能隐隐感觉到他们沉重的呼吸声,这让正在指挥的霹雳军副营长霎时乱了方寸。就在他欲下令火力全开之际,身边一个声音突然响起:“大家不要慌,敌人走到近处再开火”。副营长扭头一看,说话者正是新提拔的一名连长,他刚从军事学院培训归队。回来报到时,这名连长曾在一次餐叙中讲过,欧阳轩在军事学院讲课时提到当前正在研制新型火枪弹药,因为他认为当下黑火药威力不足,火枪如果距离太远,不足以击破敌人的铁甲。对付装备铁甲的敌人,需要抵近射击或者加大火药量。

虽然铁人军身披重甲,但五十米距离对冲锋的士兵来说实在不远,几息之后他们便冲到了霹雳军阵前十余米处。此时的霹雳军副营长已恢复了镇定,在他的指挥下一阵密集的枪声响起,紧急着便是数十枚手雷飞入新附军阵中。硝烟之中,新附军士兵又倒了一大片,只不过倒下的大都是着皮甲或并未着甲的轻步兵,而最前面的铁人军倒下的只有二十余人。这些倒下的铁人军都是被抵近射击的火枪所伤,只有极少数被手雷碎片击中腋下、裆部及关节等薄弱部处。霹雳军当前手雷的威力不足以击穿铁铠甲,抵近射击的火枪虽然可以击穿,但由于命中率低,又只有八十支。按一半的命中率来算,一次齐射只能击中四十人左右,这当中还包括许多轻步兵。

单从防御力来看,这些铁人军甚至比重甲骑兵还强。因为考虑到马匹承载力和机动性,重骑兵铁铠要比铁人军做得轻薄一些。为了尽量减少铠甲对机动性的影响,战马小腿部位并不装备铁铠而是装备皮甲,四蹄及马腿便是重装骑兵的“阿喀琉斯之踵”,易被手雷碎片甚至会被三角铁等冷兵器所伤倒摔倒。铁人军这种破阵重甲步兵则是除了眼睛和鼻孔部位留有缝隙之外,全身上下皆是铁铠,甚至连鞋子也是铁制的。宋军对付全身披铁甲金兵和蒙军,往往选拔神箭手用小箭射其眼睛,或是凭借人多将其拉倒地后,用剑从颈脖处缝隙处刺入。前一种破解方式的前提有大批善射的神箭手,后一种本质就是用人命去填。重装步兵虽然走位不灵活,但并不会傻等着被人拉到,而其身边也有辅助兵种。

援军前锋只是二百人的轻装步兵,显然不具有击败这些铁人军的条件。人数居于劣势倒是其次,最重要是手雷杀伤力大减,而火枪在铁人军冲到之前只来得及发射一轮。霹雳军虽然装备了长矛和盾牌,火枪也装备了刺刀,但凭这些显然无法抵挡铁人军的冲击。“一甲顶三弩,三甲进地府”,各个王朝并不禁刀枪,但弩和盔甲却是官方严格管制的武器,因为有甲和无甲的士兵,战斗力完全不在一个档次。霹雳军所装备的长矛质量好极为锋利,却也刺不透铁人军的铠甲,而铁人军的长矛却可以轻易刺穿霹雳军的包铁木盾和藤甲。长矛是属于攻强守弱的装备,在杀伤力方面有“一矛三刀八箭”的说法,意思是被矛刺中一次的伤害,相当被砍中三刀,被射中八箭。装备了铁铠和长矛的铁人军,做到了攻防兼备,堪称步兵战力的巅峰。

冷静下来的副营长知道难以抵挡,也知道难以全身而退,当即下令长矛兵和刀盾手掩护火枪手撤退。留下承担阻击任务的有八十名霹雳军士兵,他们虽然勇猛作战,奋力用矛刺击,又不断投掷出手雷,对逼过来的铁人军杀伤效果却是寥寥。刺在铁铠之上的长矛多被滑开,即便刺在正中也只是让铁甲片微微变形,让中矛的铁人军士兵连连后退。手雷杀伤的效果也是欠佳,由于距离太近,炸死炸伤的铁人军士兵数量甚至比误伤友军数量还少。不到一刻钟的时间,奉命阻击的八十名霹雳军士兵多大战死,换来的只是让铁人军突进速度慢了下来。在他们的拼死阻击之下,霹雳军只有少数火枪手死在了尾随而至的羽箭之下,大部分则逃出了生天。

击溃霹雳军之后,铁人军士兵并没有继续追击,而是停下来休息,刚才激烈的冲锋和战斗他们气喘吁吁,在这隆冬时节也是大汗淋漓。其余新附兵士兵也没有闲着,他们一边对躺在地上哀嚎的霹雳军伤兵补刀,一边结阵护住铁人军阵列的两翼。就在他们的后方,杨文安正驱赶新附军士兵蚁附攻击堡垒。屡次进攻不利让杨文安极为恼火,他连续斩杀了二个小校和五名逃兵,这才让惨烈的攻势得以继续。堡垒中的霹雳军骑兵拼命用手雷、短火枪甚至石头抵挡进攻,短短一刻钟内便战死了四分之一,只剩下了三十余人。杨文安眼见铁人军正对着的绵竹方向,大队的霹雳军援军正急速赶来,腾起的灰尘遮蔽了队列后方的官道,心中也是焦急。

霹雳军的大队援军停在铁人军前方一里处,率队的正是旅长周见深。奉命带着火枪兵撤离战场的军官告诉了周见深战场的情况,还泣不成身告诉他副营长已经阵亡,二百兄弟也只剩下这点人了。周见深听罢情况后大吃一惊,自责和后悔顿时涌上心头。他当即便下令全军停止前进开始结阵。第二师第一步兵旅有一千五百人,除却守卫渡口和重要据点的人员外,周见深此次将麾下能够机动的兵马全部带来了。虽然前方的堡垒鏖战正烈,但得先解决眼前的拦路虎。自己麾下的先锋虽然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