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光阴犹如白驹过隙,这段时间内,朱平安察觉到周遭的气氛变得微妙而奇特。每个人的眼眸中都闪烁着难以言喻的兴奋与期待,仿佛共享着某个秘密的喜悦,只有他独自被蒙在鼓里,成了唯一不知情的局外人。这种感觉如同夜空中的孤星,虽明亮却无法融入繁星点点的欢愉之中。
这日清晨,阳光透过窗棂洒在案几上,朱平安手中紧握的情报纸页泛黄,上面记载的内容令他心潮起伏。情报揭示了六弟朱淮业已然投诚于虞国的事实,这让朱平安心中五味杂陈。原本以为北磐势力会因此事而对他的幽城有所动作,然而现实却是出乎意料,赫连铁雄并未如他所想,而是选择了徐徐南下,对他的存在视若无睹。
在这段风云变幻的日子里,虞国也未曾闲着,他们曾试图攻打未央关,意图借此打开局面。然而,未央关有王坚坐镇,使得虞国大军攻势受挫,铩羽而归,未能实现其野心。无奈之下,虞国只能调整战略,绕开未央关这块硬骨头,将目标转向了正处于分裂混乱状态的炎国,企图从中分一杯羹,以扩张自己的疆域与势力。
朱平安正陷入深深的沉思,突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打破了这份宁静,一名锦衣卫匆匆闯入,额头上细密的汗珠清晰可见,他气喘吁吁地禀报:“殿下,大事不好,典韦许褚两位将军在校场与吕布再次发生了冲突,即便是各位英勇的将军们合力相劝,也未能将他们拉开。”
听闻此言,朱平安眉梢微挑,嘴角忍不住抽动了一下,心中暗忖:这俩憨直鲁莽的家伙肯定是又喝酒闹事了。平日里就喜欢找吕布比武切磋,为此自己不知道训斥过多少回,然而两人总是嬉皮笑脸,教训的话对他们而言如同水过鸭背,左耳进右耳出。
尽管心中无奈,生怕他们在争斗中有所损伤,快马加鞭,身影迅速消失在庭院之中,留下一串蹄声在空气中回荡。
抵达校场后,只见一群士卒围作一团,焦急万分地喊着“别打了,别打了”,然而令人意外的是,当朱平安一路畅通无阻地挤到三人面前时,却发现吕布、典韦和许褚并未动手,而是各自分立一方,面色复杂地对峙着。
正当朱平安还在疑惑之际,典韦和许褚忽然默契地一左一右靠近,犹如护法般夹着朱平安来到高台之上。还未从懵逼状态中回过神来的朱平安,忽觉身上一重,低头一看,不由得倒吸一口凉气,瞠目结舌——原来他们给自己披上了一件华贵无比的龙袍!
“你们这是何意?!”朱平安震惊之余厉声质问,“好大的胆子,为何擅自给本王披上龙袍!”
李儒跪伏于地,声音庄重而坚决:“殿下,如今乱世开启,烽火连天,先皇临终前钦定将皇位传于殿下,殿下您才德兼备,理应继承大统,顺应天命,结束这四海翻腾之局,还天下百姓一个安宁盛世。”
随着李儒话音落下,周围的将士们齐刷刷地单膝下跪,异口同声地高呼:“请殿下登基!”这一刻,整个校场被一股肃穆而又激昂的情绪所笼罩,无数目光聚焦在朱平安身上,等待着他作出决定性的回应。
这一刻,整个校场内弥漫着一种肃穆而又激昂的情绪,仿佛空气都被这股坚定的决心和期待所凝固。无数双眼睛紧紧聚焦在朱平安身上,他们的眼神中透露出对未来的憧憬和对新君主的深深敬仰。
朱平安在经历了深思熟虑之后,心中也逐渐明晰:“本王深受国恩,又岂能做出悖逆祖宗、背离道义的事情来。”这话语中流露出的决绝和坚韧,让在场之人无不动容。
李儒再次恳切地向朱平安进言:“皇上,请您三思而行,如果您坚决不从,那可是上违背了先皇临终所托,下辜负了万民百姓的殷切期望啊。”此话一出,立刻引来了四周将士们的共鸣,他们纷纷附和,一片诚挚恳求之声回荡在大殿之中,“是啊,皇上,为了江山社稷,为了黎民百姓。”
朱平安看着这些忠诚耿直的将士们,心头五味杂陈,最终还是摆了摆手,示意他们起身,“你们且先起来说话,一切自有分寸。”然而,冉闵却坚毅地表示,倘若皇上不答应登基,我们长跪不起。
面对如此情势,朱平安不禁疑问道:“你们这是何意?莫非是要陷朕于不仁不义之地吗?”而此时,诸葛亮适时站了出来,他面色庄重,言语间透露出智者的洞见与悲悯,“皇上,天命所在,苍生福祉系于君身,如今烽火连天,战祸不断,正是需要皇上挺身而出,登基为帝,拯救天下苍生于水深火热之中。”
在诸葛亮一番劝谏后,朱平安终于有所动摇,他眼眸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然后缓缓开口回应:“罢了,为了这天下无辜的百姓,为了这份沉甸甸的责任,本王应允便是。”话音刚落,典韦与许褚两位默契地抬来了一张富丽堂皇的龙椅。
此刻,朱平安心中波澜起伏,他望着眼前突如其来的龙袍与龙椅,内心无比惊愕,原来这一切并非临时起意,而是早已有人精心策划安排,只为这一刻的到来。尽管惊讶,但他明白,这不仅仅是一件龙袍、一张龙椅,更是天下苍生的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