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13章 再次回京(1 / 2)

刚刚苏醒的女帝尽管身体仍显虚弱无力,却依旧以坚定的目光示意周围的人尽数退下,唯独留下朱平安一人守在她身边。唯有两人呼吸声交织在一起,气氛显得格外微妙。

女帝率先打破了这份沉默,声音虽略带疲倦却依然保持着皇者的威严:“你都已经知晓了?”她的语气平静如湖面,却似蕴藏着千层浪涌。

朱平安并未立刻回应,而是微微一笑,眉眼间透着一种淡然与睿智:“该知道的,我已洞悉;不该知道的,我亦不曾触及。”此言一出,仿佛将两人的关系推入了一种更为深远且复杂的境地。

女帝目光微凝,显然对他的回答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追问:“你这话是何意?”

朱平安坦然相告:“自从你在苍梧关出现的那一刻起,我就对你产生了莫大的好奇。因此,我特意将那块玉佩挂在腰间,果不其然,你的视线屡次被它吸引。以此为线索,我推测你就是昔日那位肃王殿下,如今看来,我的判断并无差错。”

面对朱平安的直白剖析,女帝并未否认,她坦率承认道:“你说得不错,我确实就是肃王。”话音之中,既有身为帝王的坚毅决断,也有一丝隐藏于心的过往哀愁。

朱平安接着问话,语调轻松却又带着一丝捉摸不定的调侃之意:“但有一事我还未得知,那就是陛下的名讳。”

听闻此言,女帝的脸颊上悄然浮现出一抹红晕,仿佛褪去了那层冰冷的皇者外壳,流露出女儿家的娇羞:“宁陆竹。”这个名字从她口中吐露出来,像是一个久远的秘密终于得以揭晓。

朱平安闻之,起身向女帝深深行礼:“陛下,请您务必珍重身体,好好休息。”言语间充满了尊重与关切。未待女帝回话,他便迈步离开了房间,留下一道安静而又坚韧的背影。

这日,众人已经准备妥当,宁陆竹看着朱平安护送朱承仁的遗体回京:“你就不担心这一去,就回不来了?”

朱平安看向宁陆竹:“女帝陛下,您还欠我一百五十万两,回去之后赶紧把钱准备好,我很穷的。”说完于宁陆竹告辞。

宁陆竹看着朱平安的背影,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改良过的马车,其精湛工艺和精良设计无疑让旅途体验焕然一新。那坚实的车轮,经过特殊减震处理,行驶在颠簸不平的道路上,却犹如踏波而行,既无剧烈震动,又保有飞驰的速度,确实比寻常马车稳如磐石,快若疾风。车厢内部更是匠心独运,精致华美的装饰与宽敞舒适的座椅相互映衬,使得乘坐者在奔波之余也能享受到一份尊贵与宁静。

再度踏入兴国帝都的城门,此时的都城笼罩在一片肃穆沉重的氛围之中。街头巷尾,家家户户门前皆悬挂起黑幔布,在这悲凉的背景下,大皇子、二皇子以及其余众位皇子身披孝衣,神情庄重地率领文武百官汇聚于巍峨壮观的城门口等候。

朱承仁的灵柩在众多仪仗的簇拥下缓缓而出,显得愈发庄严肃穆。目睹此景,无论是朝中权臣还是市井百姓,无不动容落泪,痛惜这位曾为国家付出诸多辛劳与智慧的皇帝。

然而,在这众人皆泣的一片哀鸿之中,朱平安却独树一帜,他眼神冷峻,内心冷笑不已。面对眼前的这一切,他心中翻涌的是复杂难明的情绪:既有对父皇离去的惋惜,又有对权力更迭背后暗潮汹涌的洞察与警惕。他知道,这场葬礼并非单纯的哀悼,而是预示着一场皇权斗争的序曲正在悄然拉开帷幕。

巍峨壮丽大殿内,金碧辉煌的龙椅上空空如也,曾经那位威严无比、一言九鼎的皇帝已静静地躺在冰冷的梓宫之中,身覆龙袍,面容安详,仿佛只是陷入了一场深深的沉睡。四周环绕着的是由皇家御用工匠精雕细琢的楠木灵柩,上面镶嵌着稀世珍宝,映衬出帝王生前的赫赫功绩与尊荣。

群臣皆身穿素服,头戴孝巾,依次列队肃立,他们面带悲痛,眼含热泪,心中对这位曾经引领他们走向繁荣盛世的皇帝充满了敬仰与怀念。大司礼官声线低沉有力,一字一句地宣告着皇帝的宾天诏书,每一声都如同重锤敲击在众人的心头,激荡起一阵阵难以名状的哀痛。

殿外,铜钟长鸣,鼓乐低回,响彻整个皇宫,乃至京城的每一个角落。

按照古老的皇室祖制,当一位帝王走完他辉煌又充满挑战的一生,驾鹤西归,他的身后事必须遵循一项庄重而神秘的传统——葬入皇家陵寝。这座巍峨矗立于龙脉之上的皇陵,不仅是一座象征着无上权力与尊严的地下宫殿,更是承载了历代帝王对永恒追求的深深寄托。

此时此刻,在这巍峨庄重的皇陵,弥漫着一股难以言喻的悲凉与哀痛。那四起的哭啼声如断肠之音,直击人心,仿佛能穿透这座冰冷石墙。

朱平安的目光聚焦在那群年纪尚幼、满面泪痕的少年少女身上,他们纷纷跪倒在一位身披华服的女人面前,这位便是当朝皇后。她独自一人面对着这一切,泪水无声滑落,却并未回应那些泣血恳求的眼神和哀告之声,只是任由侍卫们将他们无情地拉走。

这些人尽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