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皇,儿臣决定在大明各州府建立冶炼厂。”
“通过冶炼厂采取上交多余铁器的办法,让宁王将多余的铁器吐出来。”
朱标连忙回答。
冶炼厂?
朱元璋愣住了。
朱元璋自己也是通过起义建立了大明。
自然知道造反三要素缺一不可。
那就是粮草、军饷和能够用作军用物资的铁器。
现在已经得知宁王确实有了反心,想让他将铁器吐出来,可不是容易的事情。
“父皇,宋师提议,在各个藩王封地建立冶炼厂……”
朱标简单扼要的将冶炼厂的作用说给朱元璋听。
“不过父皇,现在建冶炼厂,虽说是为了针对宁王声东击西的手段,但也是为了大明未来进入新时代做准备。”
听到这个办法,朱元璋无比震撼。
他根本想不到宋隐想出的主意如此别具一格。
这样一来,还真是掩人耳目,神不知鬼不觉的让宁王不得不交出多余的铁器。
宁王想来也不敢抗旨,否则,岂不是将自己的野心暴露在朝廷面前?
从他不得不花高价购买粮食这事来看,他宁愿暂缓造反,也不愿失去一个藩王应得的权利。
朱元璋听了轻轻点头。
这个主意,他觉得行。
“没问题,咱准了!”
“后续的事情由你来操办。”
朱元璋毫不犹豫的同意。
不得不说,宋隐做了那么多事,唯独这次深得朱元璋胃口。
这么做不但可以杜绝宁王这个隐患,甚至也可以管控其他藩王。
一举多得!
听到朱元璋同意,朱标也放下心来。
以朝廷旨意颁布的新政,在各州府开始推行起来。
对于百姓来说,给朝廷上交一两件铁器,伤不到他们根本,自然没意见。
藩王那边也就更没有什么问题了。
当然,这个事情还是以国企的名义,也就是由宋隐负责开始执行。
刹那间,各州府在基建的同时,又开始建造冶炼厂。
而平民和藩王也开始按照规定上交铁器。
……
大宁府。
宁王望着自己空了一半的私产唉声叹气时。
护卫来报,国企来人了。
乍一听到来人是国企的人,宁王第一时间想到了宋隐。
于是没有阻拦,“让他进来。”
来人是谢书云。
他和父亲谢强都是宋隐的忠实追随者。
谢强负责打理家族企业,他则进入国企,现在已经是高级管理人员。
“何事来找本王啊?”
宁王不动声色的打量着谢书云,心想国企的人怎么会找上门来?
整个大明的基建都由国企负责,难不成自己封地基建出了问题吗?
宁王顿时紧张起来。
谢书云也不墨迹,立刻说明来意,“宁王殿下,下官奉了朝廷旨意而来,这也是宋大人的意思。”
听到宋隐名字,宁王顿时好奇起来。
宋隐能力出众,别说是他了,就是任何一个藩王,都想获得宋隐青睐。
不过他们也都知道,宋隐不会跟任何一个藩王走的太近。
就是宋隐有这个想法,朱元璋也绝对不会允许。
所以藩王也都很懂,不敢去和宋隐套近乎。
在宁王充满好奇的目光中,谢书云继续道,“宁王殿下,朝廷有旨,在各地建造冶炼厂。”
“并由藩王督促藩地百姓,以户为单位,每家上缴两件铁器用于冶炼。”
“藩王则按照配置,交出多余的铁器,为大明冶炼精良铁器。”
谢书云说完来意后,宁王心里如同被惊涛骇浪碾过。
靠!
朝廷怎么突然建什么冶炼厂?
宁王顿时紧张起来,他谋划多年,囤积的粮食已经全部用于救急。
幸好他已经囤积了足够多的铁器,而且私产也还有一些。
再准备一段时间,东山再起也不是难事。
可是没想到,朝廷竟然来这一手!
如果他囤积的铁器都交出去,岂不是损失惨重?
军需装备离不开铁器,没有足够军需,他拿什么来造反?
宁王十分纳闷,连忙询问,“这是谁的意思?朝廷还是宋大人?”
谢书云脸色不变,“回殿下,建冶炼厂是宋大人的提议,朝廷已经同意了。”
说着,谢书云将朝廷的文件递给宁王。
谢书云传达完毕,已经离开了好一会儿。
可是宁王,仍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