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89章 再见郑和(1 / 2)

第189章再见郑和

杨轩和朱棣来到了瞭望塔上。

两人抓着防护栏,望着海面上浩大的船队。

心情非常激动。

虽然距离过远,看不清船上的旗帜。

但朱棣的直觉告诉他,这就是郑和他们的船队。

紧接着,杨轩就见到朱棣从怀里掏出了一个圆柱形的玩意儿。

他越看越觉得熟悉。

当朱棣将其拉长,放在眼前,看向海面的时候,他要是还不能确定这就是他当初卖给小老三的单筒望远镜,那他真的可以找块豆腐撞死了。

真不要脸,连儿子的东西都抢杨轩心里嘀咕了一声。

随后他也从怀里掏出了一个望远镜看了起来。

这玩意儿对他来说并不是什么稀罕物,只要有钱,随时都能再做一个。

通过望远镜,杨轩看清了船队上的旗帜。

那正是大明的日月旗。

而船队的规模,相比于出发之时缩减了许多。

另外杨轩还看到,不少船只都有修补过的痕迹。

暴露在外面的船体,有些地方颜色都不一样。

看上去,这些船好像都经历过什么惨烈的战斗一样。

杨轩深吸一口气,他无法想象,郑和他们在海上遇到了什么。

“哈哈,是郑和,就是郑和他们。”

“我看到了。”

就在这时,杨轩身边的朱棣兴奋的大叫。

杨轩心里暗暗摇头,却也没说什么。

实在是郑和他们这次出海的时间太久了,连消息都没有,朱棣心里的压力,也非常大。

现在亲眼看到船队回来,心中悬着的那块巨石也终于可以落下了。

与此同时,海面上。

郑和、王景弘等人站在甲板上,看着远处的海岸线,心情也是非常的激动。

从永乐十年五月出海,到永乐十五年正月。

四年多的时间啊,他们终于回来了。

在这期间,多少人葬身大海,再也回不到故土。

看着身边的同伴死去,他们也不知道,下一个会不会就是自己。

他们承担着巨大的精神压力,唯一支撑他们坚持下去的,只有那两个字回家。

对于华夏人来说,回家这简简单单的两个字,却能给人带来无穷的力量。

哪怕是死,也要落叶归根,这是独属于华夏人的乡土情结。

郑和手里拿着杨轩赠与他的望远镜,朝海岸线望去。

隐约间,他好像看到有一道明黄色的身影。

“那是陛下吗?”郑和心里问道。

没有人能回答他这个问题。

他将手里的望远镜拉到最长,终于可以确信,那道身影,就是陛下。

他将这个消息告诉了众人。

顿时引起了一片欢呼。

有人热泪盈眶,有人跪在甲板上,面向海岸线,痛哭流涕。

他们出海四年多的时间,本以为陛下已经忘了他们,没想到陛下竟然亲自来迎接他们。

这让他们如何能不感动?

在封建社会背景下,皇帝是神圣的,也是他们的君父。

君父没有忘记他们,就是对他们最好的鼓励。

众人发泄了好一会儿,郑和才对他们下令。

“传令,降半帆,所有人,准备靠岸!”

“是。”众人收起情绪,快速回到自己的岗位上。

他们想要早点上岸,踏上这片离开了好几年的土地。

在朱棣确定这就是郑和他们的船队的时候,就已经下令撤去对敌准备,转而开始布置迎接仪式。

随着船队靠近港口,众人也是感受到了船队带来的压迫感。

港口的海面,几乎都被船队给占完了。

朱棣和杨轩,也早就从瞭望塔上下来了。

在杨轩的陪同下,他走到了前方。

望着宝船上风吹雨打留下的痕迹,朱棣的心里,也是一阵唏嘘。

可以肯定,郑和他们这一路上,受了太多太多的苦了。

望着下船的郑和等人,朱棣压制着心中的激动,站在原处等着他们。

而郑和等人望着前方的朱棣,心情也是不言而喻。

尤其是朱棣,郑和这对主仆,看着彼此,心情更是复杂。

洪武十八年郑和入燕王府,历经风雨,与燕王府同生共死。

靖难之役他跟着朱棣鞍前马后,又立下诸多战功。

朱棣登基后,着手安排下西洋一事。

他选择郑和作为船队的负责人,大明的国使,率领船队下西洋,开拓航路,扬大明国威。

足见对其之信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