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刘县令不喜反叹气。
李师爷自然也明白自家县令的难处,他道:“大人,依我看,咱们这位知府大人是个干实事儿L的。咱们就当还是肃昌下辖的县,有什么困难就给知府大人写信,他不会不管的。”
上一任知府倒是接管了他们这个县,但压根不作为,接管了跟没接管一样,刘县令愁的头发都要秃了。
他已经很努力的在治理这个县了,但实在是苦于没有钱,想干什么都干不了。
“现在这个粉条不是很受欢迎吗?大人,不如咱们也派人去府城买一些回来,我看咱们这里的酒楼菜色很一般,不如再派几个厨子去府城取取经。”
“我听说府城还开了一家卖酸辣粉的铺子,是一种新型的吃食,就是用粉条做的。生意非常火爆,咱们要不也派个人过去尝一尝取取经,学习学习,回来在咱们县里也开一个这样的铺子?”
刘县令想了想,觉得第一个想法还可行,第二个就算了。
光靠一个酸辣粉的铺子有什么用,他们可是一整个县,光靠着一个铺子的吃食也没办法让整个县的经济好起来呀。
不过这个粉条用来做吃的做法倒是可以学习一下,如果能发展为当地的特产就更好了,因为是两个州府的临界地,如果粉条口味做得好,他们可以把这些粉条卖到隔壁的蓝州府去,这也是个好主意。
至于那个通判的位置,刘县令是不想了,就他们县这种情况,他觉得自己压根就没指望。
宋声作为一州知府,肉眼可见的越来越忙。他回家的时间也越来越晚了,一天到晚处理不完的事情。
好在陆清知道他的情况,只管把家里的事情全都料理好,不让他操心,让他在外面想做什么做什么,做他坚实的后盾。
整个府城随着粉条厂的建立,好像有什么东西开始不一样了。
四月的时候,陆清给团团和圆圆在附近的一个私塾给他们报了名,两个四五岁的娃娃开始去私塾上课了。
每天接送他们的任务交给了宋老三,陆寻则是帮陆清打理酸辣粉的铺子。
每天铺子里的人实在是太多了,根本忙不过来。陆清虽然不出面,但每天的账务和流水他都坚持过目清账。
除了这些,陆清作为知府夫人,逐渐开始有一些必要的应酬,
这样一来,铺子里的事他就开始忙不过来了。陆寻跟着他学了一段时间看账本?,现在铺子里的事儿L已经由他负责看顾了。
时间过得很快,一转眼就到了七月,进入盛夏时节,整个大地都被炙烤着,树上的知了白天黑夜像是不嫌累的叫个没完。
粉条厂的工人们脖颈上都挂着一条汗布,天太热了,干一会儿L就要拿着布巾擦擦汗。
经过这几个月的发酵,肃昌终于打响了粉条的名气,陆续吸引了一些外地客商过来进货。
因为粉条的热销,导致番薯供应量不足,在春季耕种的时候,宋声特地下了一道告示,让下面的老百姓把那些肥力不好的地全都种成番薯,新鲜的番薯可以卖到粉条厂,他们无限量收购。
现在番薯两文钱一斤,这东西沉,番薯块头又大,一块地能产好几千斤的番薯。这么下来,比种地还要挣钱。
很多老百姓都开始种番薯,只是新一轮的分数等到九月才能成熟,这期间番薯还是不够用。
不过夏天天气热,酸辣粉明显没有天冷的时候受欢迎,吃粉条的人也少了起来。
粉条厂进入了淡季,但外面涌来的订单却一直在增加。
宋声忙的脚不沾地,一天下来喝水的时间都很少。
他在案房坐着看最近几个月粉条厂的流水,下面的郑昀跟他汇报着情况。
“厂里接了不少订单,不过都跟他们说好了等新一茬的番薯下来才能交货,最早也要到九月份了。”
宋声翻着账本看了看,粉条厂的发展比他想象的要顺利很多。主要原因还是因为没有同类竞品,做粉的只有他们这么一家厂子,最主要的核心技术并不好学,所以才能这么顺利。
现在已经是七月了,再有两个月新鲜的番薯就要下来了,一进入九月温度就会下降,冬天吃粉条的人多,到时候就会进入旺季。
这几个月粉条厂挣的钱除了给下面的工人发工钱,剩下的按照比例是给他们几个股东的分红。
苏昌平拿到第一笔分红的时候,丝毫不敢相信,短短几个月的时间,竟然有几百两银子。
虽然这跟他当初投入的钱相比差了许多,但却让他十分高兴。这才几个月呀,就赚了这么多。看来他当初把铺子都卖掉,孤注一掷做的这个决定是对的。
这也让苏昌平更加坚信跟着宋声这个知府大人做事情了,跟着人家干事情有肉吃呀!
粉条厂挣了钱,虽然还没有回本,但按照这个速度,一年之内回本完全不是问题。
这么一来,衙门的账上就富裕了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