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晚饭之后,沈笑让大家都在堂屋等一下自己,她到房间抱来了顾道长送的房契。
“在明时坊,这个位置,离贡院很近的。”沈曜曾和武先生他们去过贡院的。
沈大伯他们也都看了看,虽然不知道明时坊在哪儿,却看出这宅子不小。
管氏道:“七两,这怕是舅老爷最后的家底儿,所以你娘才没有要。”
“舅公说让我奉养他。”沈笑也知道,这只是顾道长让她收下的借囗。
“没有这些,你就不养了吗?”沈大伯问道。
“养。”沈笑坚定的点头。
沈大伯欣慰的点头,“那就收下吧,这是长辈的心意。”
沈笑这才在临睡前,把盒子收进空间里。
次日,沈笑没有想到,只是和舅公与念哥儿,到荒地走了一圈儿,回家就见到了陶舅老爷的太太李氏,以及谭秀才娘子涂氏和他家儿媳。
这陶舅老爷从京里来,得天不亮就出发吧。
管氏让她上前给这几位见了礼。
李氏看到沈笑回来,拉住她道:“七两,要不今天你也和三郎进京吧。”
沈笑摇头,道:“舅奶奶,家里还有一堆的农活儿忙呢。
这几天,得抽空儿把辣椒苗给移栽下去。
舅奶奶,你们还没吃饭吧,我和大嫂去给你们炖些汤。”
“不用不用,才你伯娘给我们喝了燕窝粥。”李氏笑道:“其实我们昨晚赶在城门关闭前进的城。
这不,还在涂太太家里借宿一晚。”
涂氏笑道:“你们是平日请也请不来的贵客。”
她也没有想到那么巧,丈夫刚提了陶先生,就见到了人。
正好,她和儿媳来沈家看一下,不能丈夫一张嘴,就将的媒人请来。
她道:“晓得李太太要到你们家来,就借个光,来移几株辣椒苗和白薯苗。
小娘子看,带着我们到田里选选苗如何?”
李氏道:“对对对,涂太太听说你家的辣椒和白薯种的好,想来移点秧苗。
要不,咱们现在就去挑挑。”
她知道自家老爷给两家孩子牵线的事,昨晚上,谭家夫妻可是说了,想多了解一下沈家。
刚刚,她可是有带着涂太太婆媳,先在自己姐姐家转了一圈儿,又来沈家瞅瞅。
这几家院子的格局,基本都相同。
管氏当然答应,于是众人又转到一号地来。
李氏落后一步,在沈笑耳边道:“来相看二郎和你家的。”
沈笑感激的一笑,扶她跟上前面之后,打算找机会和伯娘说。
此时,村里来帮忙剪秧苗的妇人们已经上工,沈远夫妻带着沈志和念哥儿,已经在捆秧苗了。
一眼看过去,二三十号的人,凌氏问道:“这些都是来买秧苗的?”
“不是,是我们请来帮忙的。”沈笑在管氏开口之前道:“都是自己村里的,就给了工钱不管饭了。”
“那你们家大棚里的活计,冬天也请人吗?”走近大棚,凌氏发现这棚还不一样。
“只有四个大棚一两亩地,不用怎么请人的。”管氏道:“也就是请了两个帮忙烧一烧炕和火墙。
天好时,他们帮着把上面的草苫收起。”
她领着人来到最早的大棚房子,如今,棚顶早就换成了龙骨配油布草苫,而不是最初的茅草顶。
凌氏却和沈笑指了指去年起的两个大棚,道:“你这两个棚只有三面墙,剩下的全都是油布呀?”
沈笑颌首,道:“这样可以更好的利用阳光,菜长的好。”
“这可费不少油布呀,能保温吗?”凌氏没有想到,沈家手笔真不小,这几个棚光油布就得几十来匹,且家里竟是拿了燕窝煮早食。
其实,她倒是误会了,那燕窝是给沈大伯和考试时的三郎沈曜用的。
“能保温度的,后墙专门加厚,而且,这两个棚,我们往下面挖了好几尺,配着油布草苫,有时火墙都不用烧。”这两个棚,是她挑了阳光照射最好的位置建成的,等回头盖了宅院,再建大棚,就不知有没有这么好的位置了。
沈笑道指着揭开了油布的大棚,道:
“现在的天,要是全盖上了,里面和夏天一样热了。
您看,里面都是辣椒苗,您可以随便挑,我帮你移到盆里带走。”
凌氏跟着沈笑进来,挑了十几株苗,就见她熟练的将苗移到盆里,不由的道:“你一个小姑娘,做活儿挺熟练的。
听说你们家的地也不少,夏收秋收时是不是也要下地呀?”
沈笑点头:“我们本来就是农家孩子,肯定是要下地的。
就连我三哥,每次休沐时都要在家帮忙干活儿。”
顿了顿,她又道:“不过,这两年夏收,家里都是请来收的麦子。”
实在是管氏手里有了活钱,不想孩子们太累,去年就又请了短工收麦子。
凌氏问道:“秋收不请吗?”
“看情况。”沈笑决定实话实说,她家不是富贵人家,暂时还请不起长工。
凌氏笑了笑,又等了等进到早前大棚里的婆婆,一起剪了两捆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