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过尉迟迥到底是尉迟迥,很快他就回过神来,沉声说道:“再等等,让更多的人能够活着离开。”
尉迟勤怔了一下,叹了口气。
他知道老将军的意思,鲜卑骑兵冲过来就是为了救尉迟迥的命,尉迟迥离开了,鲜卑骑兵们自然也就不想再打下去,到时候骑兵一退,尉迟迥身后尚且还有的至少上万溃兵就将成为敌人的囊中之物。
救援尉迟迥,这些出身鲜卑的将士们义不容辞,但是要说用自己的性命来换取这些随时都有可能溃败反水的北周汉人士卒的性命,他们当然会觉得不值当,要知道战斗刚刚开始的时候,鲜卑骑兵本来气势汹汹的对着汉军骑兵冲过去,结果被汉军骑兵耍了一个晕头转向不说,而且最后竟然还被自家的步卒给冲散了,甚至被裹挟着一路撤退到了函谷关。
对于这些本来就想要和敌人大战一场的鲜卑将士们来说,显然这是耻辱,因此他们对周围的这些汉人士卒更是多了几分不信任,你们除了捣乱之外还有点本事干什么?
这场大战若是全都换成我们鲜卑人,何必让老将军最终因为腹背受敌而不得不撤退?
但是在尉迟迥的眼里,一切自然不能这么狭隘,北地汉人的数量在北周国内依旧占据大多数,如果不能团结这些北地汉人,用天地君师亲、效忠君王的思想束缚他们,用袍泽弟兄生死与共的情谊感化他们的话,那这些北周的汉人恐怕对于北周将会更加没有归属感。
尉迟迥最害怕的其实并不是汉军将这些北周将士们赶尽杀绝,如果汉军大肆屠戮,那尉迟迥甚至还非常欢迎,因为这就意味着大汉主动在把人数实际上并不比大汉少多少的北地汉人主动的推到了北周的怀抱中,但是如果李荩忱宽待俘虏、安抚百姓,那么对于北周将会是一场噩梦。
尉迟迥没有办法给李荩忱做决定,但是他还是能够给北周这边做决定的,因此至少在北周这边,尤其是在至关重要的军队上,尉迟迥绝对不允许因为鲜卑和汉人之间的隔阂到导致两个民族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全面爆发。
对于北周,那意味着自己的脊梁将会被直接打断,也将是灭亡的前兆,就算是再有一百个洛阳城、函谷关,也挡不住人心的涌动。
尉迟迥明白的道理,尉迟勤倒也并不是想不明白。
可是
尉迟勤现在也得从实际情况上考虑,现在四面八方包围上来的汉军似乎随时都有可能将这苦苦挣扎的周军队列吞没,而随着周人逐渐沿着这条通道向外撤退,留下来的周军将士们也几乎没有什么抵抗下去的**,只想着下一个跑出去的能够是自己。
此时还在外围苦苦支撑、勉强抵挡着后方汉军猛烈进攻的也就只剩下尉迟勤和尉迟等人艰难集结起来的一些亲信骨干力量,这些将士多数都受到过尉迟家的恩惠,或者本身就是类似于尉迟家的部曲和亲随家将,所以现在当尉迟迥遇到生命危险的时候,他们尚且还能够浴血厮杀。
可是这些人终究数量不多,再加上刚才作战的时候主力也是他们,所以此时早就个个身上挂彩,面对全副武装、车轮进攻的汉军,也不过就是在勉强坚持罢了。
就连尉迟勤和尉迟自己都不知道这些将士们还能够坚持多长时间,只能期望他们还能尽可能再撑一会儿。
尉迟迥闭上眼睛,叹息一声:“这些必然已经走不了了,就让他们牺牲还能有所价值吧。”
尉迟勤一时默然。
是啊,这些亲卫和尉迟家的部曲们冲上去的时候就已经注定了不可能再活着离开,同样正是因为必死的信念推动着他们和汉军不断拼杀,而让他们的牺牲变得更有价值,自然就是让更多的将士能够逃出去,现在杀出去的将士,未来自然就是尉迟迥能够赖以重整旗鼓的根基所在。
“砰砰砰!”汉军的火枪手顶了上来,也宣告了北周军队的末日,就算是再骁勇善战的北周士卒,面对几乎顶着胸口的刺刀和枪口,也没有多少还手之力。
一排排周人倒下,有的正面汉军,有的落荒而逃,无论是战还是逃,在火枪面前自然是一视同仁。
“阿爹,撤吧!”尉迟浑身是血,策马从后面上来,他的身后甚至已经可以看到汉军摇曳的赤色旗帜。
尉迟勤的几名亲卫奋力扑上去,帮助尉迟拦住了这些突入北周军队腹心之中的汉军,而汉军出现在这里也说明外围的周军显然支撑不了多长时间了。
尉迟迥还没有说话,尉迟勤已经一把握住他的马缰,策马向前奔驰。前方的鲜卑骑兵已经抵挡不住汉军源源不断的压迫,主要还是汉军的陌刀手甚至重甲士都已经顶了上来,后方还有火枪手和弓弩手提供支援,骑兵们在这些自己的克星面前几乎没有还手之力。
不过鲜卑骑兵们还是很希望能够通过救出来尉迟迥来证明自己的,所以大部分骑兵都是尽量的向尉迟迥的方向靠拢,而不是向外围突出去。
尉迟迥环顾周围,骑兵应该还有四五百人。
从三千人到四五百人,这还是这场战斗中损失比较小的队伍。
天知道大周在这一战中到底丢下了多少兵马!
尉迟迥顾不上心疼,此时更重要的就是杀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