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仪眼睁睁的看着旗杆倒塌,一时间也不知道应该怎么办。而牛弘拍了拍手,看着那些目瞪口呆的北周将领们:“刚才隋王的命令你们也已经听见了,放下兵刃,立刻投降!”
“凭什么!”将领们同时高声吼道。
“我们不投降!”
“隋王的命令你们不打算听从么?!”牛弘朗声道,“隋王旗帜已倒,尔等还有什么好期盼的?!”
“殿下!”骨仪等人只能先去搀扶杨坚。
而牛弘径直看向晕晕沉沉还被元谐搀扶着的杨坚:“殿下,如今如何打算?”
杨坚看向牛弘,再看向已经倒在地上的旗杆。
他也没有想到牛弘会来这么一下。
这个看上去懒洋洋还有些文弱的使者,似乎早就已经有所准备。
周围的将士们尚且还都清楚发生了什么,但是更远处的军阵之中已经爆发了混乱。显然将士们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而将旗倒塌绝对不是一件好事,甚至在很多情况下就代表厄运。
这一战,本来就是绝望的挣扎,现在就连隋王殿下都已经放弃了,那我们真的还有必要坚持下去么?
杨坚淡淡说道:“牛君这走一遭,怎么看都不像是走走过场。”
牛弘笑了一声。
事已至此,杨坚已经没有别的选择了。
杨坚看着牛弘:“你这也算大功一件了。”
牛弘摇了摇头:“某觉得,某回去了会被打。”
杨坚怔了一下,明白了牛弘的意思,不由得笑了笑。
只不过他的笑很是凄凉。
刚才如果不是元谐的动作快,他早就已经是死过一次的人了。当人曾经经历过无限逼近死亡的那种绝望和无助之后,一切反倒是都已经看淡。
既然自己现在很难再死一次,命运如何,也只能听天由命。
而李荩忱,现在应该就是天吧?
——————————
牛弘有没有被打不知道,不过至少裴子烈还是很兴奋的。
杨坚最终还是低下了自己的头,率领四千多残兵败将向裴子烈投降,杨坚这么一投降,薛延陀人也灰溜溜的走了。如果他们再不走的话,汉军很有可能会冲上来把他们收拾掉。
自己总算是赶在了宇文宪派遣援兵以及薛延陀人南下增援之前解决掉了北方的战事,这是最让裴子烈欣慰的。
至于生擒杨坚······恐怕大多数将领们都不愿意看到这样的场景,他们更期望能够拿着杨坚的脑袋去请功。只不过裴子烈知道自己不能这样做,因为这样明显不利于陛下后宫的和谐,而且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杨坚的存在也是李荩忱和大汉朝廷愿意看到的。
毕竟长安城中还有很多和杨坚有利益纠葛以及人情往来的人,杨坚若是死了,他们多少都会有兔死狐悲的感觉,毕竟这些世家之间虽然讲利益,但是也不是一点儿人情都不讲的,大家当然也会害怕杨坚走后,李荩忱对他们清算。
李荩忱也好,主持朝政的杨素、陈叔慎等人也罢,从整个长安和关中地区的考虑出发,都是希望杨坚能够活着。
现在大汉需要的是稳定,是能够从之前的北周顺利向大汉过渡,而如果这些曾经代表了北周的人存在,甚至还能现身说法,那么也自然能够让社会各界更容易接受这个现实。
更何况李荩忱的手中已经有不少吉祥物了,再多一个也没有什么。
而且还有一点李荩忱不能不考虑,那就是杨坚所代表的汉人的复兴力量。北方沉沦鲜卑人的统治之下已经百年,在这之前纵横北方的也都是草原上南下的蛮族,而杨坚所代表的实际上就是北方想要寻求将鲜卑人取而代之的汉人力量。
事实上,历史上的杨坚也的确做到了复兴汉人王朝。
而杨坚所做的这一切,和李荩忱所做的实际上是一样的,只不过主导者不同罢了,杨坚的背后是北方的汉人世家,而李荩忱的背后则以巴蜀和东南的汉人世家为主,但是双方的根本目的实际上有很多共同点。
杨坚应该算得上是北方恢复汉化的一个先驱人物了,毕竟在之前宇文邕时期的鲜卑化之中,很多北魏时期建立起来的汉化制度都被推翻了,而杨坚的确遏制了鲜卑化的进展,甚至在他的统治下,关中地区的鲜卑化已经开始倒退,曾经被改成鲜卑名字的汉人,尤其是世家大族,又开始以汉名行于世。
李荩忱不管怎么说也不能无视杨坚在这些事情上的功劳,因此也不会太刁难杨坚。
李荩忱不会刁难杨坚,裴子烈自然也就不会刻意为难这位皇帝陛下的老丈人。
杨坚被请到了中军大帐之中。
裴子烈在上首,曹忠、唐孝和韩擒虎等人已然在列,甚至元晟也和元浩、元滂两人站在一起,只不过元浩两人畏畏缩缩,一直在向元晟身后躲,显然对于杨坚,他们是心怀愧疚的。
杨坚深吸了一口气,看向裴子烈。
这还是他第一次和这个几个月以来最大的敌人打照面。
就是这个年轻人,带着十万大军,将他一路驱赶到了今天这样的绝路上。
而这样的人,这样的大军,在大汉不仅仅只有一个,不仅仅只有一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