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批倒批臭,但对从根本上导致了高粱河大败和雍熙北伐失利的赵二却反倒选择性失明。
这倒也不奇怪,毕竟雍熙北伐的主责是连个枢密使之职都没的曹彬,怎么会是英明神武的太宗陛下呢?
另外除开主和这个策略不谈,赵普第三次拜相的五年里也确确实实提拔了不少年轻人才。
吕蒙正、张齐贤、寇准、冯拯、王继英等颇有赞誉的宰辅皆出自赵普的举荐提拔,宋初颇有清名的硬骨头文臣王禹偁也多受赵普礼遇。
因此可以这么说,赵普对北宋来说确实是做了不少实事的,无论如何都算得上一个干臣。
至于赵二呢?带清时乾隆批其“有惭德”,简单来说就是德行不行。
咱们的教员曾评其“不择手段,急于登台”,而且着重评价称其“无能”。
并未肯定或否定烛影斧声和金匮之盟真伪,更多着笔于赵二取皇位的急切之态。
不过相较而言,赵二自己还是挺看得开的,比如曾锐评二凤:
“……见太宗所为,盖好虚名者也。每为一事,必豫张声势……此岂自然乎!”
《太宗实录》当中更是丝毫不落于人后,与臣下言谈间认为自己功盖秦皇、才逾汉武、德超唐宗,心态健康得出类拔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