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熥酒足饭饱,正打算去院子里消消食。
于实却不合时宜的,送来了一个令人脑仁疼的消息。
“前几天在大本堂,黄先生布置的课业,殿下还没完成。”
“黄先生最好打小报告,殿下还是补上吧,不然少不了又要告到太子殿下那儿了。”
还有作业?
朱允熥想了半晌,怎么都没想起这回事。
用人别人的身体,哪怕继承了记忆,总会有丢失的地方。
“黄先生是哪位?黄子澄?”
于实说话的功夫,已在为朱允熥找书研磨了。
“对,就是他。”
朱允熥铺好纸,问道:“他还喜欢告状?”
于实研了磨,把书翻好,有些不忿道:“是啊,他尤其和殿下不对付,殿下稍有小错,他要不告太子殿下,要不就告陛下。”
历史上,黄子澄忽悠瘸了朱允炆,让朱棣白捡了个皇位。
这厮能耐不多,毛病倒是不少。
等等
黄子澄这莫不是,拿他和朱允炆作比?
“那黄子澄对朱允炆怎样?”
“黄先生尤其喜欢二皇孙,经常会对二皇孙当面指导,还常在陛下面前盛赞二皇孙,说二皇孙有太子殿下的典范。”
果不其然,还真让他猜对了。
“趋炎附势之徒,还以为自己多高尚。”
朱允熥不屑一顾。
有他在,黄子澄帝师的小算盘注定是黄粱一梦。
以镇纸抚平宣纸,朱允熥在纸上落了笔。
之前老朱让他补三字千,他不过区区一个时辰就能完成。
只是千字文的一个小节,几炷香的功夫差不多也就完事。
一气呵成,很快就收了笔。
朱允熥活动了下发酸的肩膀,吹着还未干涸的墨汁,问道:“我这字比朱允炆的如何?”
于实左右端详,正要给出回应。
一道突兀的声音,自门外响起。
“还比朱允炆的,先比本王强了再说吧。”
朱允熥扭头一瞧,是朱桂几个王爷。
开口说话的,是岷王朱楩。
“是十八叔啊,真不是我和你吹,你要是有我写的一半好,我就随你姓。”
老朱那么挑剔,都挑不出毛病来。
对他这字,他还是有信心的。
“这话你怕是说反了吧?”
朱楩还把朱允熥当以前那个朱允熥呢。
朱橞跟在朱楩后面,扯了扯他衣袖,小声嘟囔道:“十八哥,谁跟谁姓,不都姓朱?”
他们倒是想姓别的,那也得老朱答应啊。
朱楩从朱橞手中拉过袖子,没好气道:“你小子是和谁一伙的?”
朱允熥对他们的内讧并不感兴趣,收了桌上的闲杂之物,把写好的宣纸铺在桌面之上。
“相信几位王叔不是那不要脸的不公道人,孰强孰弱,你们尽情评判。”
宣纸摆开,还未靠近,就有了大致结果。
横平竖直,方方正正。
打死朱楩,他都写不成这样。
站在桌前,几位王爷久久不语。
片刻之后,还是朱桂一拳捣在朱楩身上,笑骂道:“你小子好大的口气,也不怕闪了舌头,你能写成这字一个脚趾头,那就不错了。”
朱楩也是个敢赌敢输之人,嘿嘿一笑,道:“是,我那手狗爬的字的确是比不上,允熥,你姓朱,我也姓朱,看来我这姓就不用改了吧?”
滑头。
朱允熥就没打算和朱楩计较这些。
“允熥,你这变化也太大了,以前你字可写不成这样?”
朱权左右端详,一脸狐疑。
有吕氏那继母在,原因如何,不用他解释,只要稍动下脑筋,就能想得到。
他这根本就不是变化大,而是因种种不得已原因藏拙所致。
若非如此,老朱和朱标在看见他这字后,又怎会不刨根问底。
也正因为此,老朱才会杀了吕氏跟前的太监,给他立威。
怕他饿着,还又给他送来了厨子。
朱权在几个王爷之中不是最年长的,却算是最聪明的。
平日在几个王爷们共同行动中,常做些出谋划策之事。
稍稍狐疑后,随之便恍然大悟。
“哦,我知道了,现在这才是真实的你吧?”
“我就说嘛,大哥这么聪明的一个人,怎会生出你这么愚笨怯懦的儿子,这就解释通了啊。”
经朱权这么一说,几个王爷基本明白的差不多了啊。
唯有最小的朱橞,满是茫然。
“你们知道什么啊,我怎么什么都不知道。”
朱桂拉着自己的傻弟弟,无语道:“等你长大了,你就知道了。”
“不是,我说,允熥你”
“老十八。”
朱楩正要多说,被朱桂一声呵斥打断。
毕竟是要就藩的人了,总是多了几分稳重的。
朱允熥被吕氏养大,那个时候的他能做的了什么。
哪怕是现在,他又能做什么?
天家无小事。
不说是他,就是老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