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另外我还觉得我们应该收购奥罗拉钢笔集团,这是意大利最大的书写工具制造商,在全世界都很有名气,旗下的奥罗拉钢笔更是被人们追捧。”
“奥罗拉钢笔集团诞生于1919年,由佩德罗奥罗拉创建于都灵。”
“奥罗拉钢笔曾被美国最富盛名的《ROBB REPORT》奢侈品杂志曾授予Aurora“王中之王”的大奖。”
“其中奥罗拉集团的Hastil款钢笔,是第一支在纽约现代艺术馆展出的笔,而这款钢笔现在售价十五万美元。”约翰萨福克说道。
对于此时有很多阅历的李志文来说,钢笔成为奢侈品,这已经不算什么奇特的了。
不过听约翰萨福克来讲,这个奥罗拉集团确实值得收购。
“可以启动收购,是由什么难题吗?”李志文问道。
“主要迪恩奥罗拉要的价格实在太高,我不好做主。”约翰萨福克说道。
“约翰,你说说迪恩奥罗拉要多少钱。”李志文笑着问道。
“七千万美元,这个价格和集团这边预估的价格实在相差太大,我们估计奥罗拉集团最多只值四千万美元。”约翰萨福克说道。
“确定迪恩奥罗拉有出售奥罗拉集团的意愿吗?”李志文沉默片刻说道。
“是的,老板,迪恩奥罗拉自从接手奥罗拉集团后,一直想要大干一场,他想进军汽车制造行业,但是苦于没有收购资金,一直未能达成心愿。”
“这次我派人上门谈判,迪恩奥罗拉一看我们的态度,就要出了这个价格。”约翰萨福克说道。
李志文想了想然后说道:“最多给他六千万美元,多了就没有收购的必要了,如果迪恩奥罗拉同意,立马和他达成协议,免得夜长梦多。”
“老板,我认为完全没有那么着急,我想只要在给我们一些时间,我们可以以五千万美元的价格收购奥罗拉集团。”约翰萨福克说道。
约翰萨福克说的很有道理,不是你估值多少就可以以这个价格收购的,溢价收购是常有的事,而显然约翰萨福克认为收购奥罗拉集团只要在时间充足的情况下,最多溢价一千万美元就可以。
而李志文则和约翰萨福克考虑的方向完全不同,李志文认为虽然此时多花了一千万美元,但是这个花费是很值得的。
李志文从英国走到法国再到意大利,此时最大的感触是经济在以一个很快的速度进行复苏。
而经济复苏相对应的就是消费的增加,虽然李志文手下的奢侈品集团不是谁都可以消费的起的。
但是有钱人随手买个包包,买套高定啥的,中层阶级一年买一到两件还是可以的。
所以经济复苏更多的是中层阶级增加,预示着奢侈品的售卖量也会增加。
而在这种时代变局的档口,仅仅为了一千万美元而让奥罗拉集团的收购充满了不确定性,这显然是丢了西瓜捡芝麻,这不是李志文能干出来的事。
所以李志文现在要做的是趁欧洲乃是世界很多财团还没有注意到奢侈品这一块的时候,当机立断拿下更多更全面的奢侈品品牌,以此让自己成为奢侈品行业绝对的领先地位。
所以此时李志文做的是以金钱换时间,也以此来论证时间就是金钱这句至理名言。
当然李志文不会和约翰萨福克说这些话,毕竟自己是老板,约翰萨福克事员工,约翰萨福克只要知道听命令就可以了。
当然要求可以提,但是能不能通过,那得看李志文的意思了。
果然约翰萨福克尽管心里不高兴,毕竟这多出的一千万美元可是普拉达集团出的,是要计入1980年的营收情况中的。
但是约翰萨福克依然答应道:“是,老板,一会我就下去安排人去接触迪恩奥罗拉,争取最快速度拿下奥罗拉集团。”
“好,那快去做吧!”李志文说道。
“是,老板!”约翰萨福克也不继续汇报了,直接下去安排了。
而李志文则将约翰萨福克的文件拿到手里,想看一下约翰萨福克还有什么安排。
结果,李志文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约翰萨福克接下来的收购对象竟然是游艇和摩托车行业。
人家重生都是买游艇买大房子,自己这边倒好,手下直接安排给自己收购游艇集团了,这是凭空上一个档次啊。
不过即使约翰萨福克提出这个方案来,李志文也不可能会答应的。
倒不是说李志文对游艇和摩托车行业不感兴趣,而是跨度实在太大了。
在李志文的预想中,普拉达集团只是关于服饰、香水、箱包等轻工业、手工业领域的奢侈品集团。
而游艇和摩托车行业显然和普拉达集团不搭边,所以即使收购这些领域,也只有可能是在其中一家公司的基础上改组成立新集团,或者是以罗孚汽车公司的名义去操作,断然不会将其放置在普拉达集团下面。
而在李志文看约翰萨福克的报告的时候,多拉卡琳顿也回到了办公室。
而等李志文看完约翰萨福克的报告之后,伸懒腰的空档,多拉卡琳顿适时的汇报道:“老板,你交代我的事情已经安排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