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053章 主仆矛盾(1 / 2)

朱元璋的声音中透露出深深的焦虑。显然,对于一个老农民来说,亲眼看着自己种的土豆收成一茬不如一茬,就像是直到亲眼看到自己的孙子们正在甩着鼻涕上树挖洞,才猛然意识到这些崽子还特娘的不如自己瞧不上的儿子们一样绝望。阴阳炁海对面沉默了一会儿,然后传来了朱雄英模糊的声音。“减产的很严重吗爷爷你给我详细描述一下。”朱元璋将土豆减产的情况详细地描述了一遍,听完描述后,朱雄英深深地蹙起了眉头。说实话,他没想到事情会如此复杂,显然种地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朱雄英算是明白了,自己虽然送去了种子,但因为没有农业生产方面的经验,所以根本就不可能真正了解种植过程的困难,这些事情也得好好查一查,彻底弄明白了再告诉爷爷。“等我查一查原因下次说吧。”朱雄英还是很有信心解决这件事情的,因为这肯定是中间有什么他不知道的因素导致的,但现代世界这么发达,这些问题肯定早就被搞清楚了,所以自己只需要获取已经集成好的信息再转达一下就行了。随后,朱雄英又把最近散收的六台古董无线电台和手摇发电机给送了过去,他手头剩下的钱不多,所以只能收这些了,至于更多的货,必须要等他把书画全部在拍卖会正会上出售换成钱以后,才能再去收。看着这些新送到的无线电台,已经体会过这种高效通讯便捷性的朱元璋自然喜不自胜,心头关于土豆减产的阴霾都消散了不少。送完古董无线电台,朱雄英这才想起来还有两件事情,他打开手机备忘录说道。“爷爷,上次你的两个困扰,我找老师问了,第一个是相权的事情......”——————大明,钟山。朱元璋和身边稍远处的殿阁大学士,如王景、董伦等人,正在凝神倾听从阴阳炁海中传出的话语。“大明正是因为经济上需要依赖农业,继而仰赖这些地主士绅,所以才永远无法抑制相权所代表的文官集团”朱元璋喃喃自语,背着手来回踱步着。这个道理,他并不是不懂,但问题是,在朱元璋给大明规划的蓝图里,大明就是要建成一个大农村社会,朱元璋的愿景就是所谓的“古者圣王在上,田里相距,鸡犬相闻,人至老死不相往来,盖自足也”。也就是说,越是小农经济,越是自给自足,就越符合朱元璋的设想,为此,他甚至下令把影响农业用水、利于发展手工业的水力大纺车都给拆毁了。朱元璋蠢吗他当然不蠢,之所以这样做,之所以要致力于建立大农村社会是有原因的。其一是出身农民的“朱重八”深知对于所有经历过元末战乱的人来说,平平安安能吃饱肚子就是最大的福分,其他都排在后面,再加上战争摧毁了社会经济秩序,他只有重视农业,以农业为第一优先级,才能让大明帝国这個农业国在短短十几年内重新恢复秩序,并且走向繁荣,因为农业能产出粮食,粮食会带来稳定,而手工业产出再多的布匹也不能用来当饭吃。其二是对于以皇帝身份统御天下的“朱元璋”来说,他需要的是一个低风险且稳定的统治秩序,低风险就意味着需要少尝试新事物,因为大明立国的家底子不算厚,折腾不起,所以,朱元璋选择了能够借鉴历史经验的宋朝,也就是君王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思路。在这个思路下,君王不需要直接面对农民,其实形成了君王-士大夫-农民这种上尖下厚的稳定金字塔结构,而士大夫-农民这个逐渐收腰的环节,是跟登山一样,可以进行阶层跨越和流动的,也就是通过科举制,农家子也可以晋升到士大夫阶层,所谓“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便是这个道理了,而在大明,这些人不叫士大夫,通常被叫做士绅。这种模式的好处显而易见,通过农民和士绅之间的内卷,皇帝可以稳坐皇位,高高在上地俯瞰他们,而不会被威胁,但同样也有弊端,那就是在这种统治秩序里,由于士绅都是从农民晋升而来的,而且士绅本身就是地主,掌握着土地生产资料,并且拥有大量的佃农,所以也就在实际上控制了大明的经济基础。士绅控制了经济,为了自身利益的扩张,就会进行土地兼并造成人地矛盾,并且致力于少缴税甚至不缴税,而由于文官都是出身士绅,哪怕出身农民,也会很快成为新的士绅,所以所有皇帝都会面临朱元璋的困境——文官贪墨耍滑,他杀了一批又一批,但永远都杀不完,而且前赴后继无所畏惧。这也就意味着,在传统思路下,相权永远无法消失,除非朱元璋把大明的统治秩序彻底推翻重来,这可能吗要是真这么干了,大明马上就要烽烟四起,毕竟,这相当于得罪了全天下的地主,而朱元璋本身,其实就是最大的地主,“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嘛。所以,推翻现有的统治秩序,就是推翻他自己。这也正是朱元璋的无奈之处,而这些道理,身为士绅的王景、董伦等殿阁大学士,同样也明白。但明白没用,因为在现有的统治秩序下,这就是无解的难题,想要消灭相权,就要改变整体的统治秩序和经济基础,不然根本改不了。王景和董伦对视一样后,已经断定,圣孙询问的这个老师,肯定是高人,指不定就是哪朝的宰相在地府里待着呢......房玄龄、姚崇、裴度、赵普、吕端、范仲淹、王安石,谁知道呢但是,也仅限于此了。这毕竟是一个无解题,哪朝也没解决。可随后,从阴阳炁海中传出的话语,却让董伦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