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刺史官邸,益州总管、益州刺史宇文招,忽然从睡梦中惊醒,侧耳聆听外面的动静。
他好像听到了号角声,是援军抵达后吹响的号角,向城里守军示意。
成都有救了!!
但是现在仔细听了听,并没有。
外面没有号角声,一切,都是他的梦。
宇文招躺下,却睡不着,辗转反侧。
其实他明白,援军抵达的可能性很低。
当然,长安那边,不会坐视蜀地沦陷,必然派出援军,他之前收到了公文,援军确实出发了。
主帅是贺若敦,一位沙场宿将。
但是,楚军来得更快,拿下楚州巴县后,直接沿着涪水北上,取遂州、潼州,目的就是拦截自东北而来的援军。
所以,援军被挡在潼州以东,而楚军后来西进,围困成都,说明援军已经败了,楚军才能腾出手来攻打成都。
才会不急着攻城,而是派兵耕地种田。
孤城不可守,有过军旅经验的宇文招明白这一点,他知道若无援兵,成都迟早是要丢的,与其这么耗下去,不如早做决断。
但是,这个决断真的很难下,他实在是过不了心中的那一关。
毕竟,作为文帝(宇文泰)之子,他不想当个败家子,把父亲在世时,朝廷拿下的成都,自己双手捧着,献出去。
宇文招心中烦躁,起身下床,披了件衣服,坐在书案边,点起蜡烛。
在外间候着的婢女入内听命,宇文招摆摆手,让其依旧在外面候着,自己独对孤灯。
如果可以,他真想如兄长宇文宪那样,战死沙场,如此一来,就不用做出屈辱的选择。
现在,也有这个机会,率兵出城,如扑火飞蛾般冲进敌军营地。
但这样做,没有意义,因为他没机会冲入敌营:楚军在各门外设了营垒,其内有大威力的兵器,喷射出火光和浓烟,能将人和马撕碎。
刻意的送死,只会显得他无用;自尽,也会让他显得胆小。
怎么办?
宇文招不知道,却知道了二十多年前,成都守将的心情。
那是,守城的是梁军,攻城的是魏军,成都外无援兵,被围日久。
城内梁军想打,打不过,走投无路之下,就只能投降。
投降何其难也,那种屈辱,那种不甘,宇文招光是想,就觉得心里不好受。
楚军围城已近两个月,城内虽然看上去平静,但宇文招明白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倾向于投降,无论是成都本地人,还是军中的一些将领。
援军不会来了,硬撑下去,没有意义。
虽然没人提,但宇文招知道,许多人就盼着他发话。
但他还是觉得,可以等等看。
或许,援军真的会来呢?
万一援军就要抵达,可自己却开门投降了,贻笑大方不说,在京城的家人,怕不是要受连累...
他喜欢看书,看过史书,所以知道一个故事。
后汉末年,天下三分,刘备占了益州后,与曾经的盟友孙权矛盾激化。
因为刘备曾经允诺,说取了益州,便将荆南(如今的湘州及周边地区)归还孙权,但迟迟不见形同,于是孙权派将军吕蒙率兵攻荆南。
吕蒙以数万大军威压荆南,传檄长沙、桂阳,二郡望风归附,惟零陵太守郝普守城不降。
刘备闻讯率主力东进,即将抵达荆南,坐镇荆州的关羽也挥师南下。
而吕蒙攻零陵不下,收到孙权的命令,要他收兵。
恰好郝普的好友邓玄之在吕蒙军中,于是吕蒙让邓玄之入城,骗郝普说刘备在汉中与曹军鏖战,坐镇荆州(江陵)的关羽也无暇南顾,零陵不会有援兵了。
郝普信以为真,于是开门投降。
吕蒙故意把孙权发来的调兵文书给郝普看,郝普这才知道,刘备已经亲率援军进入荆南,关羽也率兵南下,吕蒙即将收兵,免得后路被断。
所以只要他再坚持一两日,零陵城就安全了。
结果一念之差,前功尽弃。
郝普为此羞愧得无地自容。
宇文招对这个历史故事印象很深,所以现在就担心自己要是没骨气,开城投降,却发现援军即将抵达,那...
身为文帝之子,当朝皇叔、国之宗室,居然仅仅坚持了一个多月,就在城防完好、兵力充裕、存粮充足的情况下,开门投降?
这算什么?
比当年的梁将还不如么?
宇文招很介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他不想被人认为是无胆鼠辈、无耻小人,所以对于投降一事,始终是十分抗拒。
现在他越想,越觉得情况可疑。
楚军在城外耕田种地,或许,就是故意演戏给他看,让他以为对方有信心长期围困,而不是急着攻城。
于是联想到再无援军,无奈投降。
对的,这就是对方的计谋,所谓“兵不厌诈”嘛!
宇文招认为,楚军千里迢迢入蜀,后勤补给肯定很困难,如今又是开春,就算在当地种粮食,远水也救不了近火。
对方明明有威力巨大的兵器可以攻城,就是不攻,而是摆出屯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