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堆芯温度:570度,轨道高度181.7公里,倾角72度。”</br>“b1、b2、b3传感器正常,散热板可以正常展开。”</br>“这里是‘风暴’,指挥中心,请求展开散热板提升功率。”</br>胡冬一项项对比着航天飞机的参数,此时三台a100的依然处于低温运转状态,需要热车后才能启动。</br>他是风暴号的指令长,并且深刻了解a100的基础结构以及各项参数,毫不夸张地说已经达到可以进入核科学院打下手的水平了。</br>在太空已经开始向普通人沉降的今天,他证明了职业宇航员依然是珍贵而且极其重要的。</br>“风暴,允许提升功率,注意隔热层外部温度和喷口摆角是否正常……还有,在大西洋上空进行第一次试车。”</br>“风暴收到!”</br>胡冬盯了一眼液氢剩余量,还在正常逸散的范围内,一番检查后展开了尾部的散热板。</br>高大尾翼下方的两个舱口打开,折叠的棕色散热板以x形状展开,三台发动机的堆芯在控制下开始升温,功率一点点增加。</br>当堆芯温度上升到1400度时节流阀才会打开,液氢会先通过环绕着喷管的密集管路给喷管降温,然后才会经过堆芯被加热成超高温等离子体高速喷出。</br>相比于常规发动机的喷口a100的喷管要厚一些,这是为了抵御等离子体灼烧的腐蚀,尤其是氢原子等离子体的腐蚀更加严重。</br>风暴号在180公里轨道环绕了约15分钟才启动发动机,节流阀从15%开启,一点点地增加推力。</br>因为推力并不大而且加速比较慢,风暴号的乘员并不会感到多大的过载,他们的注意力部分在航天飞机尾翼的摄像头上面。</br>在很多科幻电影里,飞船的发动机启动时会散发出蓝色或者橘色的光芒,但风暴号两者都不是。</br>摄像头的视野下,最开始工作的三台引擎喷口处看不到任何东西,直到节流阀输出超过30%的时候,人们才能看到空气中的粉色。</br>粉色,而且是很浓重的粉色,这是高温氢等离子体的颜色。</br>这粉色随着节流阀的逐渐增大越来越深,在外太空的黑暗背景中既妖异又美丽,并且因为没有大气的限制离开喷管后就向四周扩散,几乎让摄像头的画面被粉色填充满。</br>地面指挥中心的众人都震撼地欣赏着这极其独特的尾焰,这里几乎都没人见过a100地面测试的影像,还是第一次看到真正的核发动机启动是怎么样的。</br>不过可惜的是这个时候直播画面已经结束,世界暂时是无法知道这场面了。</br>三台a100引擎要持续工作几十分钟,这对于传统引擎来说可能要消耗几百吨燃料,但对于风暴号来说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充沛的燃料让它可以用最快的速度与前进号汇合,即使是“浪费”的燃料也不到100公斤,可以肆意挥霍。</br>而根据风暴号传回的数据,此时三台发动机的工作状态都相当良好,散热板完美地将多余的热量及时散发掉,它们正带来稳定而长久的推力。</br>林炬转身率先鼓掌,很快指挥中心里就被掌声填满,场内的摄像师连忙把这一幕拍摄下来。</br>他转过身看向旁边的佘院士,说出了那句蓄谋已久的话:</br>“现在,我们已经半只脚踏进太阳系了。”</br>佘院士:“另外半只脚可比这半只脚难得多。”</br>“事在人为。”</br>林炬依然笑容不减,另外半只脚显然就是可控核聚变,虽然基地目前基本还没有准备,但相信不会遥远。</br>【监测到基地制造了一架核动力飞行器并送入太空。】</br>系统的声音突然在脑海中响起,林炬的心里立刻激动起来,显然这又是一项成就。</br>【动力:a100型核热动力推进器,飞行器质量125吨,入轨方式:载荷式入轨。</br>相比于化学动力,核动力是一次质的飞跃,即使是原始的裂变反应堆依然能带来可观的提升,宿主尽自己的努力建造了一座综合b级核研究基地,并且将核动力飞行器送入太空,表现优异,系统将提供奖励以示支持:</br>《辐射推进技术概论(修订版)》作者:赵宗尧,本书撰写于?世界线2039年太空竞赛时期,包含了著名核物理、高能物理学家在核聚变推进技术方面的大胆前瞻性构想,具备一定实用价值,于2059年解密。</br>本书是内部发行作品,包含当前世界线未证实理论,价值评定:极高。</br>注意:《辐射推进技术概论(修订版)》并非具体技术方案,多为理论构想,请根据书中理论独立发展技术,开展聚变推进技术前期论证研究。】</br>佘院士看到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