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念的这句诗,出自罗贯中为诸葛亮创作的五言绝句。
全文是: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
对于这首诗,解释和译文有三种。
一种是人生如梦,谁能看清梦境里的一切?而我却能够了然于胸,知道天下万事万物的规律。
在草堂里,春意浓浓,这一午觉,一睡几个时辰,醒来的时候,窗外的太阳已经偏西,夕阳沉沉,几尽迟暮了。
这是其中一种解释。
另一种解释则是谁是最有觉悟、最有智慧的人呢?我是心中有数的。
第三种则是,我是世上最有智慧的贤臣,我每天等待的明主迟迟未来。
虽然对于这首诗的解释很多,但是大抵也就是这三种解释比较受认可。
而罗贯中为什么要这么写呢?
什么叫“大梦谁先觉”?
林柯为什么要吟诵这两句诗,而不是吟诵“举头望明月”或者“白日依山尽”之类的?
因为这首诗,含有极高的道韵!
道之韵!
诗里的大梦和大觉,是道家对人生的一种看法。
《庄子·齐物论》里说:“方其梦也,不知其梦也,梦之中又占其梦焉,觉而后知其梦也;且有大觉,而后知此其大梦也。”
原意,谓死为大觉,则生为大梦。
所以,林柯才选择了这句诗。
既然是有可能成为道家道子,那这种含有道韵的诗想必更容易获得青睐的吧?
林柯吟诵完这句诗,而后视线慢慢转向院中那株梅树。
这株由“林柯”母亲亲手种下的梅花树有两米左右,仿佛一个坚毅的少女,傲然屹立。
寸阴若岁,星霜荏苒,她就这样一直在这里。
而树下,就是母亲的尸骨,土壤之上有一块小小的无字墓碑。
这就是“林柯”母亲的最终归宿。
林柯看着这株梅花树的眼神中充满了喜爱和惋惜,而后缓缓起身,一步步走过去。
作为演员,怎么样表演才最能入戏?
除了眼神、动作、神态、语言等外在表现,最重要的就是代入感了。
林柯必须带入到“林柯”的角色中,才能拥有更浓烈的情感!
随着走进梅花,他的身躯缓缓挺拔,如同一柄宝剑暗藏锋芒多年缓缓出鞘一般,有种坚定与锋锐之感散发出来。
身上浆洗多次而有些泛白的青衫也阻挡不了林柯那种出尘、如剑的气势。
几步走过来,站定于梅树前,伸出手将身前刚开放的梅花往鼻尖拉了拉。
他眼睛微咪,俯身轻嗅,嘴角微微翘起,似乎沉醉于花香。
而后随手放开手中拉着的梅花,看着梅花摇晃后慢慢飘下,默然不语。
他站直了腰,一手负后,仿佛他也是一株立于寒冬大雪之中的梅,自有其风骨。
随即轻笑一声,坚定之色浮现于脸庞:
“宝剑锋从磨砺出,”
“梅花香自苦寒来。”
他眼神异常坚定,吟诵完成后便抬臂抚掌,微笑自语:“母亲,我定然如你这般,成为傲立寒雪之梅。”
不过转瞬就重重叹息一声,好似要将这些年的屈辱与不甘借这一声叹息,一同吐出。
一边叹息,一边摇了摇头。
而就在这时,林柯脑海中发出一个响声。
“叮。”
“已完成抉择。”
就在林柯等待着那个声音的下一句话语时,骤然间感觉到眼前一花。
当林柯定睛看去,发现自己已经不在劈柴小院了,而是在一间屋内。
他瞬间浑身紧绷。
眼前有一张红木桌子,有两人正面对面而坐,桌子上放着一个棋盘,黑白相间放了很多棋子。
只见一名黑衣劲装的中年男人一脸饶有兴趣地看着他,开口问:“你叫什么名字。”
“晚辈林柯,见过前辈。”
虽然陡然出现在这里,但是林柯并未慌乱,而是继续自己的表演天赋。
他双手并拢,先对黑衣劲装中年人执礼作揖回答,随后再转身向其对面的白衣人做了一揖:“见过前辈。”
不管是在怎样的朝代,礼数一定要到位。
因为林柯在那个世界的时候,是表演系高材生出身,并且参演过太多的古装剧,对于古代礼节之严苛自然是深有理解。
在配合上来自于“林柯”的记忆,他礼节上的表现自然是中规中矩,让这两个中年人都挑不出毛病。
行礼过后,林柯这才起身,然后打量两人的面貌。
这黑衣劲装的中年人,面容在林柯看来是比较凶悍的,像随时和别人一说话就能揪着别人衣领用拳头讲道理一样。
其坐姿大大咧咧,普通如随时可以拉着自己一起席地而坐拉家常的大叔。
而在对面,白衣中年人很安静,坐在那里就有一种不怒自威的气势。
林柯觉得这白衣男子不好相处,但是又觉得很熟悉,一时间又想不起来在哪儿见过。
两边性格迥异,很难想象,这两个人能坐在一起安静的下棋。
林柯正在高速思考时,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