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异再举手炉,朝着救苦坛方向摇晃起来。</br>救苦坛意即道化居士、救苦救难于凡夫俗子也,到了这一步,授箓大会的准备仪轨总算是做完了。</br>接下来,便是箓生登场了,也就是这次要授箓的道士。</br>在表白执事呼唤下,一众身穿蓝色大褂的小道士,一脸肃穆的来到度人坛前。</br>张异见箓生已到了坛前,即手掐“上清诀”,启动下一仪程。</br>初入道者,须先学礼拜,这一流程被称之为“过叩头关”,分为稽首、作礼、遵作和心礼四个步骤。</br>这一流程由表白执事带着授箓弟子完成动作。</br>礼拜完毕,张异高声诵道:“抬头看青天,祖天师在身边,天地人合一,弟子显神力。”</br>表白执事领着箓生,将张异所朗诵的内容,一字不差地重复诵一遍。</br>见此情形,张异微微一笑,点头表示赞许,旋即高声颂道:</br>“天灵灵,地灵灵,拜请祖天师到坛前,急调通灵兵,通灵将,速速为吾来通耳,通灵,通天神。耳通,心通,未来通,过去通,现在通,链心通,链耳通。吾来静,静心通。吾来启灵,启灵通。吾奉祖天师通敕令,令行神通……”</br>张异的语速极快,念得摇头晃脑。</br>这一关有点难度,必须由箓生独立吟唱,不得由表白执事领诵,必须得一字不差吟唱出来,便有了授三五都功经箓的资格。</br>来这里授箓的道士,都是下过苦功的,这一段经文基本上已经是倒背如流,自然不成问题。</br>张之维也经历过这一关,不过他有过耳不忘的能力,只听了一遍,遍可背诵出来,而且只字不差。</br>一众小道士诵完经,箓坛广场上,一众道士齐声喝彩,到了这一步,基本就算是授箓完成了。</br>见此情形,三大师各自站立在自己所在的法坛之上。左手捏“开印诀”,捏完又捏掐“入庙诀”,表示诚心皈依祖天师!</br>表白执事见状,当即带着一众小道士来到主坛前,在张静清的面前站定。</br>看着下方那些个面容还有些稚嫩的小道士,张静清问:“你们,你缘何入道?”</br>“匡扶正义……”</br>“降妖除魔……”</br>“学医救不了国……”</br>“得求真我……”</br>……</br>每个人的答案都不相同,但每个人都有要成为道士的理由。</br>张静清看向众人,沉声道:“如今,天下求道者纷纷,善始善终者寥寥,你们可知,‘遇而不勤,终成下鬼’,如若没有决心始终如一,我劝伱们趁早打消此念头,现在后悔,还来得及!”</br>到了这一步,哪有人还后悔的,一众小道士当即双手伏地,拜在地上,再三确认要授箓成为道士。</br>见此情形,张静清点了点头,挥手让众人起身。</br>本来,到了这一步,授箓大会就应该进入下一个阶段了,但这次,张静清看了看天,多说了一句,他问众人:</br>“何为‘劫’?”</br>一群小道士顿时一愣,抓耳捞腮,不知道该说什么。</br>张之维也有意外的看向师父,不明白师父为何在授箓大会上说“劫”这个字。</br>“劫”是佛经之言,是“劫波”的略称,来源于天竺那边的传说,据说世界经历若干年后便要毁灭一次,重新开始,这样一个周期叫做一“劫”,后借指天灾人祸,被广泛应用。</br>是师父预测了接下来数十年间要发生的事吗?张之维心道。</br>正一派的教义和全真派是不同的,全真主张避世修行,正一积极入世,这个时候选择授箓正一,可不正是应劫吗?</br>这时,一个小道士站了出来,回答道:</br>“天地一成一败,谓之一劫。”</br>张静清点了点头道:“授道箓,将败身体,成精神,只有经此一劫,肉体备受磨炼,精神才可升华,你们能受得住吗?”</br>“受得住!”</br>一众小道士齐声说道。</br>授箓授的是符箓一道的法箓,专修符箓一道的高功,都是轻肉身,追求精神圆满的,所以他们才会如此说。</br>自古以来,道家有五术的说法,也就是山、医、命、相、卜。</br>这是道家的说法,道家和道教严格来说,还是有区别的,道家是一个学派,道教是一个宗教,两者之间,绝不能画等号。</br>而所谓的道家五术,是秦汉时期道教还未建立时,道家学派传统意义上的定义,其实这个定义有重叠部分,重叠是指命、相、卜,都属于易学,也就是术数一道。</br>故我们对道家五术重新分类,称之为:上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