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儒者,必能铁肩担道义!”
“真儒者,理应精思而践履!”
科学魁首解缙的一席话,犹如当头棒喝,令在场众人全都陷入了沉思,首当其冲的刘季篪更是眉头紧锁。
铁肩担道义?
精思而践履?
这才是……真儒吗?
那自己,算是一个真正的儒者吗?
雅间之中,杨士奇同样陷入了沉思。
李弘壁听闻这句话,忍不住抚掌赞叹。
解缙说的这两句话,是李弘壁夹杂的私货,就在送给解缙的《科学基础知识》里面,没想到解缙一直牢记至今。
铁肩担道义,这句名言名句出自杨继盛《杨忠愍公集》,意思是以救国救民为己任,一心为民的理想和志向。
杨继盛,嘉靖朝名臣,他出任南京兵部员外郎中时,笃实刚正,不畏权势,因勇敢弹劾大奸臣严嵩未果,反而惨死在严嵩的屠刀下,在临刑前写下名联:“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
后有革命先驱将其巧妙改为“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十个大字,与朋友共勉。
如杨继盛等风骨文人,才是真正的儒者,以救国救民为己任,一生为之努力奋斗,甚至不惜贡献出生命。
后半句“精思而践履”则与科学“知行合一”的核心思想不谋而合,解缙能够说出这句话,足以见他对科学理解之深。
在李弘壁的认知里面,文人儒者崇尚着儒家思想,恭谦礼让、温文尔雅,读书明理,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尽数融入在生活当中,而真儒者必有铁肩担道义,精思而践履,儒雅气质、诗辞经书虽不同以前,但也保留着斯文的涵养。
可如今大明天下这些读书人,丢了读书人的斯文之气,风骨之气,多数是在为科举大考而学,成了一个个功名利禄之徒,遗失了读书人的修养,学以致用,学而无用,以求官、求富贵作为人生理想。
而他们做官之后,也全然没有文人儒生的基本操守。
好一点的,就只会空喊口号,做个尸位素餐的官员,整天混日子。
坏一点的,不是贪腐受贿,就是迫害百姓,收刮民脂民膏,以满足自己的私欲。
最坏的,正是那些贪慕权势、不择手段往上爬的政客,不顾家国大义,不顾民生福祉,最后往往都是祸国殃民!
这样的文人,这样的儒生,本来就不配称为“儒者”!
当心中欲望在不断燃烧,这世间真儒者又有多少?
李弘壁不得而知,可他知道,程朱不行,科学当兴!
亭苑中央,论道还在继续。
刘季篪毕竟老成持重,经历了太多大风大浪,虽因解缙那句振聋发聩的话语略微有些失神,但很快便反应了过来,转移话题道:“解缙,老夫有一个问题,何为科学?”
毕竟这是学术论道嘛!
你说服不了我,我也说服不了你,那就先放下这个问题,继续讨论其他的问题。
当年朱熹与陆九渊那场名垂千古的鹅湖之辩就是如此,朱熹与陆九渊两相争辩,谁都没有说服对方,最终不欢而散,但这场辩论会后,朱熹与陆九渊并没有结仇,反而继续交流中达成了求同存异的共识。
学术论道,讲究一个主体平等,讲究一个自由表达,讲究一个求同存异!
意见不和理念不同这很正常,否则就不会发生争论了!
求同存异,这是基调!
刘季篪眼见局势不妙,直接放出了自己的大杀器,当众让这解缙阐释科学理念教义。
作为一个见惯了风浪的过来人,刘季篪皓首穷经地读了一辈子的程朱,自然也发现了些许有问题的地方,他也见过有人就此提出异议,只不过这些声音很快便被镇压下去了。
而今这所谓科学,不过就是沾染了一些儒学的偏激学说罢了,刘季篪故意让这解缙当众阐释科学理念,并非是为了助他宣扬科学,而是在他阐释之后,就此抓住疏漏,运用程朱将其彻底击溃罢了。
何为科学?
科学与程朱有何区别?
这是在场所有文人儒生,一直想要知道答案的共同问题。
面对这个难题,解缙依旧面不改色,微笑答道:“万物在心,不在理,心即理,心即良知,心即大道!”
“科学正是出自格物致知之道,出自圣人之道,而圣人之道,就在诸君心中,就在诸君脚下!”
此话一出,全场哗然,文人儒生顿时骚动了起来。
心学!
这所谓科学,竟然就是心学!
他们是心学门徒!
什么“万物在心不在理”、“心即理”、“心即良知”……这些都是毋庸置疑的心学理念!
心学啊!
这个沉寂百余年的庞然大物,难道又要冒出头来,再次崛起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