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6、006(1 / 2)

*

一家人都盼着长青早点回来。

章长志跟茂山兄弟打听,茂山说:“马上就要打县城了,打完了县城就打商城……”

这仗一个接着一个,啥时候是个头啊?章怀良翻着黄历,算着日子。这是最挂心的,只有见到人回来,才能安心。

果然,不过三天县城就拿下了。

县保安大队见解放军来了,闻风而逃,一口气跑到了商城。那里是交通要道,也是军事重镇,由国军精锐把守着,一时间不易强攻。可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早已制定,拿下商城是迟早的事儿。

县城解放了,人民政府成立了。各区的区长前去开会,回来后就走访各村各镇。

柳沙湾这一片本来就有群众基础,稍一动员,村民们就发动起来了。尤其是妇救会,在英子姑娘的带领下,走街串巷,把“支前”工作做得有声有色。

“姐妹们,男人们种地打粮食支援前线,咱们就把衣服鞋袜全包了!”

江玉梅和陈水秀都很积极,前期任务完成了,又领了新任务,有鞋子、袜子、米袋子。白天没空,晚上点了豆油灯,加班加点。

这天吃罢晚饭,陈水秀在灯下做针线活儿。

章小叶迷迷糊糊地睡了过去。她一觉醒来,见娘还忙着,就揪着娘的衣襟,说:“(良),眼睛!”

陈水秀放下针线,笑着说:“好,娘这就歇着。”

陈水秀注意到了,叶子既聪明又懂事,跟一般小娃娃不一样。她觉得很宽慰,老天爷开眼,给她送来了这么一个宝贝。

*

“支前”和收秋同时进行着,部队也来帮忙。

从七里店到柳沙湾,一队一队的战士们跟村民们一起抢收。田间地头都是欢声笑语,就像一片欢乐的海洋。

“解放军好啊,纪律严明,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这样的部队,谁不爱呢?

收了秋,家家户户都在晒粮食。高粱、玉米、豆子,红红的,黄黄的,摊在地上就像一副彩色画卷。

章怀良家也是如此,大人们干活儿,娃娃们也闲不住。

长河、继霞坐在小板凳上搓高粱米,两只小手对着搓板使劲儿搓啊搓啊,搓得通红。继文忙着踩豆荚,哒哒哒地来回跑着,一趟又一趟。

章小叶不想当闲人,也跟着踩豆荚。这个活儿看似轻简,可踩一会儿,头上直冒汗。

“继文,叶子,歇一歇吧!”

“爷爷,俺不累!”

继文看着文气,可力气不小。章小叶撑不住了,就坐在小板凳上,瞅瞅这个瞅瞅那个。

大娘在灶屋里做饭,娘在机房织布。爷爷、大伯、大堂哥在掰玉米棒子,把那外皮一扒,七八个玉米捆在一起,挂在屋檐下,金灿灿的。

这是一年里最好的季节,丰收的喜悦,令人心满意足。

章怀良估摸了一下,说:“今年收成不错,交了公粮之后,还能落下不少,撑到明年夏天应该没问题……”

听到这话,一家人心里都很踏实。

冬寒和春荒是最难熬的,可有了粮食就不一样了。

江玉梅想改善一下生活,就蒸了一大锅玉米面馒头,黄澄澄的,冒着香气儿。这味道比高粱面饼子强多了,就连章小叶都觉得好吃。

“大良(娘),发糕!”

章小叶吃过发糕,宣宣乎乎的,又甜又软,就想让大娘蒸一锅。这一个月下来,她口齿清楚了一些,就连说带比划的把意思表达出来了。

“呦,小叶子懂得不少嘛?” 江玉梅哈哈笑着。

继霞狐疑地瞅了一眼,小叶子啥都懂?好像还识字?章小叶心知露了马脚,可为了吃的,也顾不上那么多了。

章小叶对家底感兴趣,就跟小叔打听。

长河说:“叶子,咱们家有三亩旱地,两亩水田,是我爷爷,也就是你老太爷挣下的家业。如果不是分家,咱们家有三十多亩地呢……”

章小叶不晓得老太爷是何许人也?只知道走南闯北很能干。算起来,老太爷有六七十岁了,可呆在外面咋不回老家啊?

这些日子连蒙带猜的,对家里有了进一步了解。

爷爷兄弟三个,他排行老大,十六岁就成亲了。他跟奶奶同岁,生了五男一女,六个孩子。大伯是长子,守着祖宅家业。二伯、三伯成亲后,就单门立户分了出去。

小叔是个意外,奶奶四十二岁怀上的,就当成了老来宝。可惜,小叔还不满五岁,奶奶就生病走了,姑姑也出嫁了。亏得大娘有担待,把小叔当成自己的孩子疼爱着。可继霞和继文也是小娃娃,有时候顾不过来,小叔就粘着娘。

娘是个新媳妇,性格温柔,跟大娘的火爆脾气不一样。小叔跟娘格外亲近,连带着对她这个小侄女也另眼相看。

一家人和和睦睦的,如果不是爹跟着部队跑了,娘脸上的笑容会更多一些吧?

娘说爹长得像爷爷,高鼻梁大眼睛,个子高高的,笔直笔直的,就像白杨树一般。她时不时瞅瞅爷爷,想象着爹的模样。

*

打商城定在了十一月,也就是农历十月。

从七里店到柳沙湾都是后勤驻地,有兵工厂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