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73章 定制(1 / 5)

于昭昭有设计行业的女主光环在,轻而易举就能认识到芒果这样暂时名声未显的天才裁缝,从她的人脉网里扒拉一下,找出优秀的汉服设计师也不是难事。

看着苏诗怡悠然自得地磕着瓜子等消息,她脑子里的系统更郁闷了。系统真的搞不明白,明明它找的宿主是女配,为什么一个两个女主都变成了苏诗怡的金手指?

顾盼成了她的人形锦鲤,苏诗怡从她那里蹭好运;于昭昭给她介绍人才,将来肯定会给她赚大钱……

系统的郁闷不影响苏诗怡的快乐,于昭昭身为女主的人际关系果然强大。既有她的面子,苏诗怡本人又是肯花钱超大方的客户,很快就集齐了好几位汉服设计师。

他们先给出大致图样,本来是想让苏诗怡先挑的,但这位财大气粗的客户见一个爱一个,直接说全包了。

不仅如此,她还要追问,只有这些吗,有没有更多了?同一件衣服换个颜色也可以嘛,她没那么挑的!

设计师们:……

他们不得不解释,定做汉服不是大白菜,每一件衣服都得考虑要用什么布料,约哪位裁缝,上面的花纹是否符合客户的喜好,目前这种图案能不能找到人绣出来。

和法国的高定一样,华夏的汉服私人订制虽然是不同的概念,但也得量体裁衣,根据客户的形象气质,做一件衣服至少三个月起步,这还是她砸钱后加班加点的结果。

如果不是有于昭昭出面,想办法替她约到了著名刺绣大师们的档期,恐怕苏诗怡的这些汉服得排到几年后去。

苏诗怡还在感慨,明明是那么厉害的刺绣手艺,是华夏民族老祖宗传下来的文化,怎么就今天变成这般青黄不接的模样。

年轻一代还挑不起大梁,老一辈隐退的越来越多,因为刺绣是精细活,特别消耗人的精力。以至于她想请大师制作时,猛然发现还愿意接单的根本没几个。

金钱不是万能的,对于德高望重的老艺术家,苏诗怡也不好意思拿钱去砸,怕被人理解为冒犯就不好了。

“我记得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有专门的组织,给他们各捐五百万吧。”

苏诗怡将这件事交给已经结束休假的凯文,“我希望它们能更好的传承下去,让更多人关心、了解这些文化瑰宝。”

她其实愿意拿出更多的钱,但那些组织并没有那么大的体量,贸然接收一笔超出他们规划能力的钱财,就不是在帮助他们,是在考验人性。

第一次捐助只是试水,如果那些组织真的有认真运用这笔钱,无论是宣传推广刺绣文化,还是作为正向激励,鼓励更多人投身刺绣行业,她都会考虑继续追投。

嗯……苏诗怡想起来了,凯文和露西的假期从前盛放女团出事后就结束了,得去处理一大摊子事。她有点愧疚,给他们涨了三成的薪水,并多发了一个月的工资作为补偿。

也许是被她这股积极撒钱的热情弄怕了,设计师们还“祸水东引”,给她推荐了另一种极具韵味的服装——旗袍,甚至连该找谁做都替她安排好了。

像这样出手大方,不随意外行指导内行的客户真的很好,如果她不要将工期催得那么急就更好了,她的单子真是让人又爱又累。

所以,赶紧将她的注意力多分一点到其他地方吧,别盯着他们的汉服制作进度瞧,他们真的在努力了!

不能再催了,除了刺绣的事情外,他们还得为了几匹丝绸抢破头,云锦、蜀锦、宋锦又金贵产量又少,要使劲浑身解数,才有机会虎口夺食。

苏诗怡确实如他们所愿,将关注点放在了新的花钱目标——不是,新的服装种类上。旗袍这个词对华夏人来说不算陌生,但有过穿着它体验的人却占比不多。

实际上,旗袍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极高,不少人将它视作华夏元素的代表,外国游客来到华夏,很多都会选择购买或定制一件旗袍,作为“到此一游”的纪念项目。

不用说,又是熟悉的推拉定制流程,苏诗怡想早点穿上旗袍的计划受限于大师们对作品精益求精的追求,一针一线缝制的东西实在快不来,慢工才能出细活。

行吧,苏诗怡总共定制了十一件。旗袍对量体裁衣的精确度要求极高,因为它太贴身了。大师们有自己的脾气,她自己报的数据只能作为绘制样式时的参考,他们非得亲自给她量,才能开始动工。

十一件里面,有七件都是传统平裁,更能体现旗袍本身的韵味感。相对比市面上更常见的改良款,这些略上年纪的大师们还是更愿意回味穿传统旗袍的风华绝代。

光看案例图样,苏诗怡也挺喜欢传统款的。流行服饰她的衣帽间里太多了,她很期待梦回民国的年代特色。

和那边商量完旗袍的事,苏诗怡又倒回去看美美的汉服样式。私人订制除了价格高以外没别的毛病,他们甚至把鞋子都给她安排上了,还给出了首饰的搭配建议。

很好,这些图样都很漂亮,她全都要拥有!

此时的苏诗怡还没意识到,她刚在破产三坑里快乐地打完滚,又来到了簪坑——而且她的爱好,比普通人贵太多了。

她的首饰间里有数不清的、真正价值连城的珍藏,但能用来搭配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