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王冠小说>其他类型>我当太子那些年> 第三百零一章 科举琐事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百零一章 科举琐事(1 / 2)

秀才科前途无量谁都知道,可是报考人数却少之又少,不是天下读书人不想报考,而是压根就不敢报考

虽然看着考试内容只是五道策论,可是先不说这秀才的考题是由皇帝亲自出,就连试卷都是皇帝亲自批阅,甚至找众臣一起讨论想想看,你一个大学刚毕业的毛头小子,写了一篇针对国家某个问题的建议和意见,然后你这意见还被最高领导人拿着跟国务卿、内政大臣之类的高官们讨论是不是非常荣幸

当然,一切的前提是你写的文章确实有真材实料,如果你只是胡乱的写一通,连基本的语言都不通顺,那你认为能看到你文章的人心里会是什么想法他们要弄死你是不是比弄死一只蚂蚁难很多

如果没有一定的真才实学,或者很强大的自信心,你敢去考这个秀才吗

另外,秀才科考生的来源,一是地方官推荐考生和二是考生主动报考。主动报考刚才已经说了,没有真才实学压根没人敢报考。而地方官举荐如果是被地方官员举荐报考秀才科,若是考生未达到要求,还要向推荐的地方官和参加考试的人问罪。

这样的情况下,大多数人不敢报考,地方官也不敢推荐秀才科报考人数能多起来才怪

“这么看来,这科举倒是满人性化的啊,擅长记忆和背诵的,可以选择明经科;对自己文学才华比较有信心,就可以搏一搏,去考进士科;如果觉得自己博闻强识、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可以与诸葛亮之流肩并肩,那就可以放心大胆的去报秀才科比后世考大学都要人性化啊不过嘛”李承乾感慨半天,看到文椟最后统计的自大唐立国以来,各科录取的人数,不禁面颊都跟着抽了抽,“这录取率也太低了些吧明经、进士每年二三十人,秀才十几年才两人有没有搞错,司法考试都没有这么难啊”

李承乾现在猛然有些明白为什么大唐总是缺少官吏了,就以这种选拔方式一年最多也就能选出百八十个官员。

这个数字

大唐一千五百于个县,一个县按照县令、丞、主薄和县尉四名官员吏不算在内来算,也就将近六千人,再加上中央机构的官员就按照一万名正式官员来算,这一年的自然损耗率,比如退休、死亡或者犯事被罢官等等,一年怎么着也得有上百人吧

新招官员与自然损耗率居然堪堪持平,这果然在大唐想要当官不容易啊

不过,李承乾在看完整个科举流程之后,也有些明白,之所以录取率如此之低,也并非朝廷,或者说李二陛下不想录取更多的人,而是此时科举制度自身也存在着很严重的问题

东宫,李承乾正躺在躺椅上看着有关科举的奏报,内容是关于今岁参加科举的人数,以及这些人的基本信息等,比如哪个道、哪个府有多少人被举荐参加科举等等。

这几日,他一直在忙着给各地赶来的考生们安排食宿,忙的不可开交凡是能来长安参加科举考试的考生,一应费用全部都由朝廷承担,直至考试结束李承乾感觉这个时候的学子们真的很幸福,哪根后世似的,什么都得自己花钱

李丽质不知什么时候悄悄跑到了李承乾身后,探着脑袋看着李承乾手里的奏报。

李承乾很快就发现她了,不过没有理会,自顾自的看着奏报。

良久,李丽质才爬到李承乾脑袋旁,问道:“太子哥哥,我听父皇说你现在负责科举之事”

李承乾牛头看了看李丽质,淡淡回道:“嗯,怎么了”

李丽质眼神中透着几分很奇怪的色彩,回道:“没事,就是随便问问对了太子哥哥,你说状元好考吗”

“状元还好吧,说难不难,说易却也很不易”

“那考状元会考些什么内容呢”

“状元是进士科头名的称号,进士科呢考的是诗赋、帖经、时策你问这些干什么”李承乾下意识的解释道,忽然又觉得有些不对劲,这丫头忽然问自己这个干吗

看到她滴溜溜直转的大眼睛,李承乾不禁大声质问道:“小丫头,你是不是又在打什么鬼主意”

“没,没有啊”

“真的”

“当然是真的了,丽质怎么会骗太子哥哥呢”

“哼哼,你骗的还少吗”

作为此次科举的负责人,李承乾的事其实很多的。不仅要负责各地考生的接待及安排工作,还得负责考场的布置、各科试题的审核

“殿下,这,这恐怕不妥吧”吏部考功司办公大堂内,十数名考功司人员满脸惊疑的看着坐在上首,悠哉悠哉的喝着茶的李承乾。

“有什么不妥的父皇让孤全权负责科举之事,你们知道什么叫全权吗意思就是只要与科举有关的事情,孤都可以自行决定孤只是改了一下考试的试题,又有何不可”李承乾扫视一眼众人,语气平淡的道,“而且本殿下又不是毫无根据的乱改,你们自己说说,是本殿下更改过后的试题好呢,还是原本的试题更好一些”

众人面面相觑,虽然脸上都带着苦涩,但是心里却不得不承认,自家这位太子殿下说的颇有几分道理。

确实,经过他修改的试题要比原本的试题要更好一些。可是问题的根本压根不是试题被改的好与坏,而是压根就不能改啊

作为考功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