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瑶毫不吝啬地分给了每一个人,陈掌柜不爱吃甜,江瑜那份则是大半都进了江安的肚子里。
陈瑶现在倒不像原来那样三句话不离杨轩了,只是偶尔脸上那副陶醉的表情还是在提醒江瑜,这姑娘还在甜甜的恋爱期呢——之前的事几乎也没怎么影响她。
不过一想到杨轩,江瑜就忍不住想皱眉头,她总有种不好的感觉,却又说不上来——也许是她想太多?
唉,算了,她还是老老实实研究研究做菜吧。
陈掌柜带着伙计们正在正殿里烧了香,本来还要听听佛经的,但年轻的一辈喜欢的没几个,陈掌柜也不勉强只说中午记得回来吃斋饭。
大伙们嘻嘻哈哈地答应了,今天寺庙里也就他们一行人。想着等会要野炊,就有人提议说要不趁着这个时候,大家去摘摘野菜什么的。这事儿一呼众应,一行人又去找寺庙的僧人借了几个竹篓背在身上就出发了。
这个季节菜还没长起来,但是野菜已经不少了。婆婆丁,香椿,苦菜,马头兰……江瑜一边摘一边脑海里已经想了好多种做法了。江安也背着一个小竹篓,兴奋地跟着江瑜,时不时地问上两句。
“姑姑,这个是什么呀!”江安蹲在一棵大树旁,指着一块黑绿黑绿的,看起来像“薄猪皮”的东西问道。他小心地拿指头戳了一下,软软的,滑滑的,还有点透明。
江瑜回头看了一眼,惊喜道:“咦,地耳!”
在现代地耳是极其难得的一种野生食材,雨季之后才会有,而且见了阳光后很容易就晒干死去了。因着天气而生生灭灭的,因此也被称为“天菜”。在现代,江瑜也只吃过一次,还是因为当时跟着师傅给一个富豪做菜的时候尝到的。
真是意外之喜了!江瑜想了想,可能是因为前几天连着下了雨,又遇到了倒春寒,这地耳才意外地存活了下来。可惜也只有两个手掌大小,只能当个小小的开胃菜了。
江安看着江瑜小心把地耳拿布抱起来的样子,好奇道:“姑姑,这个好吃吗?”
江瑜把地耳的土抖了抖,“好吃!等姑姑拿水焯一遍,然后切成丝儿,拌上酱汁儿,咬上一口,嫩生生的,软滑滑的,又鲜又爽!”说完忍不住舔了一下嘴巴,肥润柔滑的地耳啊,要不煮个汤,比什么紫菜提鲜多了啊!
江安也忍不住咽了咽口水,“那我们快回去做吧!”
江瑜指了指背后的竹篓,笑道:“这竹篓还没装满哦!大家都是要吃的,还不够呢。”
也有隔得不远的伙计听到了这番话,调侃道:“安安该不会是饿了吧!”
像是应和他的话一般,江安肚子发出了“咕噜”的声音,一下子让江安羞红了脸,结结巴巴道:“我,我们……”
江瑜扑哧地笑出声,“走吧,我们快点摘完回去吃斋饭!”
每个人几乎都是满载而归,本来想去溪里抓鱼的,被江瑜制止了,说下午来吃鲜活的最好,在外不就是吃个鲜吗,众人一想也是,就背着野菜回了去。
中午的斋饭很简单,饭有点类似日式炊饭,用的白米和糙米,加上一点白菜碎,一点蘑菇碎,还有一点笋丁,一点盐和白胡椒粉一起蒸出来的。
江瑜本以为加了糙米之后,米饭会变得硬不少,但可能是照顾大部分上香的人吧,米大概是多泡了一阵子,显得软烂不少。米饭吸足了蔬菜的鲜甜,胡椒粉又带了一点点味蕾的刺激感,香极了。
配菜是一盘泡萝卜干,清爽开胃;一盘煎豆腐,大约一厘米的厚度,四四方方,两面金黄,撒上了盐和胡椒,咬一口外皮就裂开了,里面松软嫩滑,豆香味十足;一盘竹笋炒酸菜,竹笋又嫩又脆,泡了一个冬天的酸菜这单调的竹笋瞬间铺上了一层浓烈的酸辣味觉;剩下还有一大碗白菜汤,清清淡淡,没什么太大的亮点,但又特别适合收尾。
在这还微冷的天气里,这一碗热汤,舒适!靠山吃山,样式简单,但清爽可口,长青寺的斋饭果然不错。
伙计们吃得意犹未尽,但仍然有些不满足——惦记着长青寺背后鞍山溪流里的鱼呢。
之前陈掌柜和住持商量了一下用长青寺的厨房。住持犹豫了一下,以前也不是没有香客提出这种请求,总有人不爱吃素斋的,但多半都叫外面的酒楼送来饭菜了。说做菜还是第一次……陈掌柜表示他们就是开酒楼的,如果实在不行就请住持指条明路找个能做菜的地方。最后住持让了一步说可以用长青寺里的厨房,但千万不能做荤菜,葱姜蒜这些也要能避则避。
既然身在佛寺就要守人家的规矩,陈掌柜很痛快地答应了。
等和伙计们说的时候,大家倒有些犹豫,因为斋菜虽香,但是没有肉啊!他们想吃肉!想吃鱼!想吃大味!
陈掌柜摇摇头,还是随了他们的愿。大家欢呼着去了长青寺后的溪边,刚好是一块平草地,也不用担心有明火出事。
陈瑶从包裹里拿出了一块大的麻布铺在草地上,又招呼着众人搬了几块石头。有男伙计用木棍在挖了一个浅坑,上面用石头搭建了两个简易的灶台,留了一个大缝隙留着加柴。
江瑜带着江安在溪边清洗野菜,江安刚把手碰到溪水就忍不住“嘶”了一声,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