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朝开元四年,经过三年的休养生息和内部建设,燕北四十万将士的功勋田都基本收到手了,就算出现个别的意外贪污的事也被尹羲组织的核查组缉拿斩首示众,平了公愤。
三届皇家军校进修后的中下级专业军官补充到部队里,让这支军队成了半近代化的军队。全军上下,士气高昂,大有不改朝换代誓不罢休之势。
因为华朝的书籍由走私商人贩卖或传抄到全国,因为大夏赵霆尧的黑历史太多了,华朝却欣欣向荣,人人都传尹翔文成武德、英明神武。两朝对峙时期,不少人尹羲预料的“诗词作者们”同族后人读过诗集后就对新朝心生向往。比如二驸马辛彬就自信是“辛弃疾”的同宗后人,当时选择偷渡往华朝去参加科考,而不去大夏参加科考。
江湖上的有志之士和武学门派的高手也有往北京去谋前程,有些人考进了皇家军校,有些没有考上的投军,还有些去各府谋求当客卿。
开元四年,皇帝尹翔御驾亲征,这回是真的留了尹羲在后方监国,主要是调度粮草,维持治安,做好配合接收新地的干部培训工作,保障现有地盘的民众的生产。
华朝大军南下一路杀到徐州城外,势如破竹,赵霆尧组织三十万精锐与华朝大军决战。
徐州,华夏九州之一,北国锁钥、南国门户、兵家必争之地,所谓逐鹿中原,就是在这打。正史上刘邦与项羽在这里决定,现代的种花在这一带与反动派大决战。
华朝无论是皇帝还是王仲羽都是帅才,辽王尹烈和国舅爷宇文少凌也可能为帅才,帅下猛将如云。
尹翔又采用军事打击和政治攻势相辅相成的策略,萧驰风带着人员去大夏大后方策/反官员,又潜入接触大夏将帅策/反就地起义的条件。
大夏有一小半的军队“起义”配合华朝大军反攻赵霆尧,对方的人才和武器本来就更先进,这还此消彼长,赵霆尧战无不胜的神话早就不灵了。
赵霆尧早前还下旨曹家西军进关“平叛”,被已经秘密归降华朝的曹世捷率军阻截。曹世捷这个原来曹家的继承人亲自阵前喊话招降父亲定国公,定国公大哭一声。
这是要他在女儿女婿和儿子家族前程中做出选择,这种选择是显而易见的。
定国公选择了后者,阵前起义易帜,归附华朝,尹翔因为曹世捷的劝降大功,圣旨嘉奖,曹家的爵位都不变,另封曹世捷为平西侯。
定国公与平西侯父子奉命包抄大夏军队,赵霆尧前前后后欲突围十次均告失败,华朝大军所向披靡,一有遭遇战都是夏军的灾难。
赵霆尧率残军几十骑逃到淮河,下属催他渡河,赵霆尧因问前方是何处地界,有一个下属说是“阴陵”地界。
赵霆尧知道那是古时项羽“迷失道”之处,渡河后一直逃去,只怕将到乌江。
赵霆尧悲泣一声,看着还有护送他的几十骑将士,都是他从前战无不胜时追随的人,他终不想他们全都死了。
赵霆尧召他们到近前,表示自己不渡淮河了,让他们向华朝军队投降,说着拔出剑来要自刎。
危急之下一个下属用手拿抓住了他的剑锋,赵霆尧泣道:“你何故阻我!”
看到下属的手上鲜血,他勇决之气也散了一些,于是缓了缓。
阵阵马蹄声传来,忽见几十骑当先朝他们奔来,一骑扛着一面大旗,旗上大书一个“王”字,这是一面华朝大军的帅旗。
之前两军交手,赵霆尧的大军没有听说华朝姓王的元帅,只知道尹翔命雍国公宇文少凌和平南侯钟雨带东西两路大军南下,而尹翔自己的中路军在其后配合两路主力大军。
赵霆尧举目看去,就见一骑红袍大将居中,那大将已然蓄了短须,面目依稀熟悉,但他一时反应不过来。
那红袍大将朗声道:“赵霆尧,事已至此,投降吧,让余下的人都活下去。皇上有令,华朝军队不杀俘虏。”
赵霆尧听到这个声音,吃了一惊,站直身来,大风吹着他凌乱的发丝,他的双眼像是要把前方的人盯出洞来。
“原来是仲羽来了。”赵霆尧沉声道,语气难免更加悲凄。
王仲羽说:“赵霆尧,胜败已定,总不能让身边剩下的人枉送性命吧?”
忽然,一个夏军属下叫道:“王将军,你怎么能帮着尹氏逆臣呢?”
王仲羽冷笑一声说:“皇上天命所归,尔等才是为天所弃。吾乃中/华/帝国平阳长公主的驸马,官拜南征东路军行营大总管,封平南侯。为皇上荡平南寇、一统江山是我的责任!”
赵霆尧哈哈大笑,王仲羽道:“赵霆尧,皇上宽大为怀,早已下旨,你若降了,可封你为‘山阳公’,在封地可用帝王规制,中华以国宾之礼待你。”
赵霆尧停了笑声,怆然道:“国宾我是当不成了。尹羲可随军来了?”
尹羲武艺卓绝,他早领教过了,她上战场来也不奇怪。
王仲羽道:“长安长公主在京代皇上监国。”
赵霆尧呵呵一声,叹道:“辅佐兄长,果然比嫁给我好。”
赵霆尧从怀中掏出一块玉佩,说:“劳烦仲羽将此物交给尹羲,你告诉她,若有来生,我会去找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