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五日,田豫部大军终于抵达了采桑津西岸的壶口镇南面,可惜的是,采桑津码头离壶口镇的镇墙实在是太近了,不足百步远,如果不将壶口城先攻下的话,河水两岸的唐军根本就没有办法架浮桥。
田豫站在壶口镇南面数百步外,只是思索了片刻,便下定决心道:“来人,下令扎营,准备进攻!”
不是他急于求成,而是壶口镇这样的镇级领地,本身的防御能力就有限,特别是像这种地形限制了领地的大小,所以他决定直接将领地攻下以后,再将对岸的大军接应过来。
随着他的一声令下,三万大军便分成数部,一校普通步卒和弩兵、骑兵共计一万五千大军在壶口镇南面三百步之外摆出了防御阵形,防止镇内敌军出镇突袭。而一校普通步卒战兵则后撤两里,在那里摆出一个向南面的防御阵形,防止秦军尾随而来的可能突袭。
剩下的一万人马中,三千人民夫被安排到旁边的山上砍伐树木,另外两千民夫和五千守兵则抓紧时间建好营地。
在对岸的采桑津东面码头之上,华雄的数万大军早就已经抵达了此处,也在做着渡河的准备,与此同时,一万民夫已经在五千骑兵的护卫下返回了皮氏,准备运送下一批粮食尽快赶来。
壶口镇镇墙之上,徐晃领着一干将领也在观察着从南面滚滚而来的唐国大军,这已经是徐晃第三次面对唐军了。第一次是在弘农郡的宜阳县城,第二次是河东。
看着镇外的唐军缓缓的退去,徐晃心中不由得升起了一丝遗憾,若是来将一到壶口便在大军直接压上,想要以雷霆之势一举攻破壶口镇的话,徐晃有七八成的把握让唐军在这里损兵折将,死伤惨重,但是如今领兵的唐将却很理智的领兵缓退,看样子是准备养精蓄锐,做好准备再进攻,如此一来自己倒是需要小心谨慎了。
回到镇内的住处,徐晃将自己看到了唐军的情况在一张纸上详细的写了下来,然后装在一个红色的信筒里,小心的封上泥封,然后冲着门外的卫兵道:“来人!”
“将军!有何吩咐?”马上有两名亲卫推门而入。
“马上派人,快马加鞭将此信送到主公手中,不得有误!”
“诺!”一名亲兵接过徐晃手中的信筒,领命转身离去。
徐晃又向另外一名亲兵道:“传令下去,命令值守的士卒提高警惕,不可有半分的懈怠。没有值守任务的士卒抓紧时间休息,明日的战事必定不会那么简单!”
壶口镇太小了,五千士卒一次最多能够有一千人上镇墙,这还是四面皆安排的结果,若是再多的话,镇墙上基本上就不能动了,那简直就是给唐军送人头。而且镇墙高不到一丈,宽约一丈尺,若不是徐晃这些天令人拼命加固,宽还只有五尺,防御起来就更加困难了。
正如徐晃所料,第二天一早,唐军大营便响起了出兵的号鼓声,很快五步步卒便护卫着近二十台连夜赶制的井阑向着壶口镇的方向而来,井阑之上是一千弩兵,在这六千大军的旁边是两千骑兵分作两部,护卫在旁边,不是田豫不愿意派更多的兵马,而是壶口镇南面的实在是太小了,再多的兵马就不想要展开进攻了。
“传令!开始进攻!”田豫一声令下,中军进攻的鼓声便“咚咚”响起,唐军士卒在呐喊声中向着镇墙方向冲去。
“嗖嗖……”
随着井阑抵达到射程之内,数千支弩箭如同连绵不绝的箭雨一般,向着镇墙上面的守军直扑而来。
“盾牌手注意!敌方弩箭!”镇墙之上,负责防守的将领大声命令道;
随着他的命令传出,镇墙上面的盾牌手迅速将手中的大盾高高的举起,马上就感觉到连绵不断的弩箭击打到自己所举的盾牌之上,只听得“笃笃……”响起接二连三的响起,弩箭的巨大冲击力将盾牌手的双手都打得几乎要发麻。
速度快的盾牌手很快便将自己和旁边的战友都护在盾牌之下,但是也有不少盾牌手没有来得及将自己全身都藏了起来,亦或是已经护好但是在弩箭的攻击过程中,连续不断的弩箭使他没有能够将盾牌撑住,在唐军弩箭进攻片刻之后,镇墙之上便到处都响起了此起彼的惨叫声。
“啊!我中箭了……”
“呃……”
“救命啊……谁来救我……”
“扑……”
镇墙之上的上郡联军将士,一边将自己的身体紧紧的蜷缩在一起,一边不停的祈祷着从天而降的箭雨不要落到自己的身上,同时心中暗暗望着这连绵不绝的箭雨快些结束。
可惜的是,他们的祈祷并没有多少作用,二十架唐军井阑之上,足有一千弩兵,他们每五十人一架井阑,然后五十人又分成了两波,接连不断的向着镇墙之上倾泄着手中的弩箭。
壶口镇内,徐晃已经令人架起了一座高高的巢车,站在巢车之上,徐晃也有些目瞪口呆的看着南面镇墙上的士卒,那从天而降的弩箭简直就是一场铺天盖地的爆雨,让人无处可躲。
“来人,下令镇内的投石机开始发射石弹,尽量压制唐军的弩箭威胁!”虽然知道自己的投石车能够发挥的作用有限,但是却也不得不命令投石车向镇外的唐军井阑发起攻击,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