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八本奏折,帝王得看到什么时候?
偏偏帝王耐着心一本本看了,看完一本就让常德送去给下面的官员挨个传阅。
帝王看完的时候,下面的官员还在传阅奏折。
帝王也不急,就那么等着,差不多一刻钟的样子,最后一份奏折也传阅完了,全部归回到了常德的手里。
“各位爱卿对丞相的折子有什么异议的,可以提出来,若是没有,就按照丞相安排的做,朕觉得丞相安排的不错。”
顾秦七八本奏折都能写出来了,如何会给人漏洞钻,所以……
“臣觉得丞相所言甚好。”反对不反对不知道,赞同的人先站了出来。
“臣附议。”
“臣附议。”
随后是一个接着一个的附议,有碍于帝王言语的,有真心佩服的,有理智赞同的,还有不得不赞同的。
总之到了最后,所有人一片附议。
“既然众爱卿没有意见,那么就按丞相的这几份奏折办了。柳河洲涝灾一事……”
帝王不厌其烦的挨个亲口安排了一遍,需要追加款项的就追加款项,需要调派兵力的就调派兵力,需要派巡抚的就派巡抚,皆亲口安排了一遍,以防有人以不是皇命为由而怠慢。
帝王下过旨意之后,这些事就算解决了,虽然有些多,但有顾秦写好的奏折,处理起来很是顺畅。
“陛下,臣弹劾内阁王学士、刘学士……藐视圣威,色仁行违。”顾秦将刚刚各个意图栽赃他玩忽职守意图欺君的人挨个报了一下名讳,“他们将事情已经禀报于臣,便该等待臣的安排,臣若是安排不来,臣自会禀报于陛下,然他们却是越过臣私自打扰陛下,质疑臣的决定,怀疑臣的办事能力,藐视臣的官威。臣是陛下所任职,藐视臣等同于藐视陛下,不认同陛下的圣旨,臣觉得不能姑息,否则以后百官有样学样,这朝堂之上还有何理法可言?”
刚刚参奏顾秦的人纷纷冷汗淋淋,立刻跪地请罪,“臣知罪,请陛下责罚。”
他们哪里知道他们一窝蜂的乱言,顾秦全听去了,还处理了,不,或者他不是听去,还是有谁帮他,有什么暗招。
不管是怎么一回事,这些都不是重点了,他们现在不认罚,只会更惨。
“全给朕停职半个月回家自省,然后给朕写一份请罪奏折。”
阳奉阴违的行为罪责说大不大说小不小,不足以大惩,停职自省刚刚好,时间也不多,就半个月,刚刚好,而这一停职便是他的人钻空子的时间。
“臣遵旨。”一大片遵旨声。
到这早朝差不多接近了尾声,而这情况,谁还有请奏的心情,所以在一片静默后,便结束了今日的早朝。
刚一下朝,便有小太监来告知顾秦去御书房,以至于一干想拦着顾秦说些什么的人愣是没机会拦,只能带着满肚子疑惑或愤慨,看着顾秦离去。
……
“朕就说你最近怎么老问朕一些奇奇怪怪的问题,原来都是在这等着呢。”
顾秦刚进御书房迎来的就是季承烨的叹息。
其实昨晚看到奏折的时候,季承烨差不多就能察觉到了,不过据他所知,这些日子除了早几日顾秦被七八个大臣一窝蜂围攻过后,就没被谁拉着说过什么,所以顾秦到底是怎么知道的那么详细的。
“跟朕讲讲,你是怎么知道他们要参奏这些的?”
“他们自己告诉臣的。”
“据朕所知,也就几日前他们一起围攻过你,别的根本就没找过你。”
“就那一次。”
“等一下。”季承烨有些傻眼,“你是说那一日七八人围着你七嘴八舌的一通说,然后你就知道了这些事?”
“是。”
“朕分析一下,七八个人同时乌拉乌拉的说,朕能理解你可以听清那么两三件事,但是这都听清了,你是怎么做到的?”季承烨依旧从郁闷变好奇了。
“臣从小在山村长大,山村里的人每日里除了下田农作,便是凑在一起家长里短,一凑至少有五六人,这还是少的,多的时候十几人都有,甚至四五十人,这种情况就是谁家有事聚会的。山村里一个村也就百十来口人,都是邻里邻居,所以谁家有点事就会来一桌,时不时的就会出现这种聚会。臣耳濡目染,习惯了,便能分辨了,不要说七八人,就是再来七八个人,臣也能知道他们在说什么。”
“……”季承烨都不知道是惊诧还是佩服了,还真的是第一次听说这种技能的,“那些大臣要知道你被一群村妇练就出了这种本事,无论如何都不会用这种方法来为难你,这完全就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臣乃是山野长大,自是与京都长大的各位朝臣不一样的。”
“所以他们才输得这么猝不及防,杜振怕要是被气死了,兵法有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他从未曾正在了解过你,怎会不吃瘪,若你是京都城里的朝臣,怕这事就要着了他们的道了,但你不是。不过这事之后,杜振怕是要警惕了,毕竟连吃了两次憋,就算再自大,也会好好审视一番,不然他也不能掌权这么多年。”
“陛下要做好准备,防止杜振恼羞成怒。”
“朕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