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 39 章(2 / 3)

为了掠取一些粮食财物,挽救国内的危局罢了。”李鸿章拈须笑道。

你道国难临头,身为北洋海军幕后总指挥的李鸿章为何说出这番话?难道清廷当真连一个有远见卓识的人也无了吗?

那倒也不是。

有道是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旁人都以为北洋海军堂堂28艘主力舰的辉煌阵容,当属亚洲第一,只要太后想打,碾压个日本那是手到擒来。

可是只有李鸿章自己知道,自从1884年购入定远号铁甲舰以来,整整十年里,北洋海军再也没有添过只船片板。这几年受制于愈发困顿的财政,甚至连火炮更新、战舰维护、定期航海训练也不能保证了。

而对面的日本海军,却是近十年发展起来的、新锐而年轻的一支队伍。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海军行当里,年轻的炮舰就是第一生产力。

慈禧是盲目无知,自以为拳头比日本人硬,只是老娘忙着过生日,不屑收拾你们罢了。

而李鸿章却是敏锐地看清了现实,发现自己手中长剑早已腐朽不堪,根本不敢跟日本人动手。

但他身为北洋水师的缔造者又不好直接在**oss面前说“我很菜我不敢”,只好编些自欺欺人的理由,来糊弄慈禧罢了。

二者的境界虽然有云泥之别,但结果却殊途同归了。

慈禧原本就主和不主战,如今听最信赖的重臣肯定了自己的意见,更是喜得点头微笑。

她最喜欢这种英雄所见略同的感觉了——李鸿章是个公认的智者,哀家的政见得到了智者的认可,这不就约等于哀家也是个智者了吗?

慈禧高兴地颁赐了万福万寿宴,赏了李鸿章无数恩典不提。

李鸿章虽然坚信日本不敢对华作战,但是看太后就这样轻易地信了,完全放弃了备战的打算。他心底还是浮现出一抹隐忧。

日本政府跟“理智”这两个字可没有一个光绪通宝的关系,万一伊藤博文就是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又该当如何呢?

李鸿章想问,可是看着太后轻松惬意的样子,终究是不敢问出口。

可惜,慈禧的好心情还是在回到颐和园之后荡然无存。

山西巡抚申志秉和新疆总督的门人一同跪在园子外面脱冠请罪。

原来新疆总督进了一尊罕见的和田玉佛为太后贺寿,谁知经过山西的时候,竟然因为运输不甚损坏了,这可是大不敬的罪过。

新疆总督的门人跟山西本地衙门闹了起来。前者怪后者不曾提前清道护卫,后者怨前者马虎大意运输不力。

碎玉是何等不吉利的事,慈禧火冒三丈,正想将两个人一并处置。申志秉却跪在地上,叩头辩道:“太后容秉,近日山西街面上出了许多强学会的学生。他们在闹市搭了台子,向百姓大肆宣讲‘朝鲜与中国一衣带水、唇亡齿寒’,‘日本狼子野心,一旦占领朝鲜,必将威胁我东北’等言论,引得万人围观。街面上水泄不通,我们疲于躲避,才会跌碎了贡品。”

申志秉说着不由露出委屈的神色。经过三门湾事件,谁不知道强学会是皇上养着的呀?

你们母子俩一个要安心过寿,营造祥和氛围;一个要积极备战、调动紧张情绪。这完全背道相驰的两种态度,让我们做臣子的听谁的是好?

什么?皇帝又在背着她搞小动作?!

慈禧登时面色一沉。又是这个强学会,三门湾事件的时候就是这群学生到处喊着“杀奕劻,保军港”,逼得她不得不赐死了一位乾隆爷的子孙、爱新觉罗家的和硕亲王!

连李鸿章都说日本不会打过来,皇帝却拿着鸡毛当令箭,在全国上下搅风搅雨,不就是心疼银子,不想让她安心过寿吗?

大清历代皇太后都是“以天下养”,怎么到她这儿,却连花点钱办个寿宴都不行了呢?慈禧不由怒容满面。

旁边立着的储秀宫大太监李莲英,在光绪十五年的圆明园盗金案中被皇帝捏着错处,挨了二十板子,此刻见太后动怒,岂有不帮腔的?

此刻他便上前道:“老祖宗,奴才还听说了件事儿,皇上把德国人的一艘什么新式战舰买了下来。还有三个月便要开到中国了。”

“德国人的船?勃兰登堡号?”慈禧不由吃了一惊,“他哪来这么多银子?”

德国报价1500万马克,就是450万两白银,这样一笔相当于清廷岁入二十分之一的巨款,莫说是才经商4年不到的张謇,就是办了三十年洋务的李鸿章也拿不出来呀!

“奴才也不知,倒是今天下午景仁宫的锦嬷嬷来过一趟。”李莲英附耳上去,压低声音,“珍主子这一胎怀得不太对劲……”

“他他拉氏?呵!”慈禧听了重重地嗤笑一声,不屑的神色简直要溢出脸庞。

如果说光绪又在煽动舆论让她觉得愤怒,皇帝出乎意料的有钱让她觉得惊恐,那么这最后一个消息就只能让她感到一种被无名小卒冒犯了的荒谬和可笑。

这些年,她只是因为懒得挑新皇帝,才忌惮载湉三分罢了。没想到老虎不发威,竟然连一个小小的妃嫔也敢跳出来搞事情了?

也好,正面跟皇帝对刚,总有牝鸡司晨、女主干政的舆论风险。但是婆婆拿捏儿媳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