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大雨过后,午后的炎热都被冲洗掉了,空气变得清新干净。只道路泥泞难行了些。
理恻虽不是从小出家,这些年却多少跟着学了点功夫,下盘还算稳,湿滑的山道并不能成为阻碍,他很快下得山,沿着官道朝茶棚行进。
没多久,一座简陋的木棚子出现在眼前,虽然大雨已经过去,棚子里依旧聚集着不少人,他们围在灶台边,正排着队饮着陶罐中的热水。
理恻打眼扫了扫,没有看到要找的人,才拐入棚子便的一条小路,又行进了约一炷香的时间,才到了一座农家小院的门前。
院墙由篱笆所造,一眼就看见身着灰袍的光头僧人正蹲在茅屋前,就着木桶里的水清洗瓦钵。
理恻推门而入,对方自也听到脚步声,抬头望来,正是缘行。
“缘行师父。”他先点头示意,沿着两侧种满青菜的石子路往里走。
“来啦。”缘行站起身将瓦钵用力甩了甩,等上面的水渍少了些,才小心的将之收起来,放回了房中。
“明心法师的信到了。”等他重新出来,理恻将手中的信封递了过去。
缘行撕开信封,细细读过,眉头却渐渐皱紧。
“发生什么事了?”理恻有些紧张,自从明心回到京都后,几乎每个月都会寄信或者财物到朝天寺托他转交,但他从未在缘行脸上看到这么凝重的神色。
“信上说,北方战事不利,守军损失严重,形势岌岌可危,朝廷已经派出了援军,不久会抵达这里。”缘行收好了信,有些忧愁的说。
“难怪这几日南返的百姓会这么多,原来已经到了这种程度了吗?”理恻也忧心起来。
缘行叹口气,想想回了屋子,翻找一番后,再出来时手中已经捧着一个包袱:“还要拜托你了,用这些财物购买足够的粮食与食盐过来,疗伤的草药也要多买些。”
理恻接过,但翻开包袱,他突地愣住,惊愕道:“这,这……”只见包袱里除了一些银子铜钱,另有叠得整整齐齐的袍子。正是当初缘行昏倒时被理念昧下的那件,后来又被方丈还了回来,这可是御赐之物,也要卖吗?
“卖了也好,若无人敢买,送去当铺也能值些银子。”缘行摆手,大雍皇帝赏赐的袍子,卖给大黎朝的人,这可不犯忌讳。
理恻深深看他一眼,才郑重将包袱系好:“钱财都用了,您怎么办?”他又问了句。
缘行则指着院子里种植的蔬菜与外面坡地上的粮食:“贫僧怎也比逃难的百姓好活。”说到此又轻叹了声:“再者,我等的人快到了。”
“您所谓的有缘人是京都来人?”理恻睁大眼睛。
“当然,你真以为贫僧能掐会算不成?”缘行瞥他一眼,呵呵一笑。
莫名其妙回到这个时代,他想来想去,因果应该就落在自己的前世、怀真身上。
而他等在这里当然不会卜算,而是知道一些“历史”。
若他记得没错,怀真就是在这一场持续了几年的战争中大展身手,从而为自己提前挣得了爵位。
之后,功成名就即将成亲的小陈侯爷就突然入山出了家。
这条官道乃北上的必经之路,缘行再次一面设茶棚做善事,一面静静等候怀真到来,一举两得,不比四处寻找线索要好得多?
----------------
雍江府现在的物价还没涨的太夸张,事不宜迟,当天下午缘行两人就行动起来,
高价的细粮这时便不实用了,同样的价钱,粗粮可买得更多。
粗麻布与治疗外伤的药材入手一些,可惜食盐太贵,剩下的钱都用上,也没买到太多。缘行算了算,也勉强够用了。
他们借了个推车,来来回回几次,才将所有东西搬入茅屋锁起来。
第二日茶棚继续开张,却不再提供茶水了,而是提供加了些盐的温开水。
缘行呆在棚子里,守着一袋子粮食,若饥饿的难民过来,便会送上一碗清粥。
理恻偶尔来帮忙的时候,他才能稍微放松些。可因为逃难的百姓太多,连午饭也只能靠棚子里的清粥对付了。
就这样忙碌了几日,朝天寺也在山脚下开了粥棚,与缘行一东一西,相隔几里,这样一来,无论是那条道过来的难民,都会得到一些帮助。
听说府城内也有善人布施,他这边若实在忙不过来,还可将人打发到城里去,压力着实减轻不少。
渐渐的,北方来的人比之前少了些,可百姓身上带伤的却多了起来。
缘行好歹上过战场,又曾在外面救灾长达十年时间,治疗一些刀剑外伤自是不在话下。
于是茶棚外又多垒了个灶台,里面瓦罐的热水里煮着粗麻布,便是专门给人包扎伤口用的。
这世界是有妖魔鬼怪的,住在郊外这些日子,他靠着经文也确实超度了几个冤魂。他这时才记起这几还有个蛟龙的仇家在外面,自是不敢张扬。再者,这时与大雍的情况不同,他也真心不想靠着救灾扬名。
所以,在做事的时候,他从不提起自己是谁。朝天寺那里也早打过招呼,理恻等人只以为他虚怀若谷,满心崇敬的允了。
于是,他施粥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