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王冠小说>其他类型>庶女拿了嫡子剧本后> 第23章 第23章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3章 第23章(1 / 2)

沈霁没想明白李云杳是在什么心境下说出这番话的,到了李穆家,她敲开那道公屋的门,又毫不见外地往里头跑:“我来找老师请教文章了!”

李穆:“……”

谁是你老师了,我还没答应当你老师呢!

面对沈霁的厚脸皮,李穆并没有反感,反而十分宽容淡泊。问她:“你的文章呢?”

“文章呢?”沈霁自然而然地扭头问李云杳。

李穆注意到了跟着沈霁一起来的少女,略迟疑:“这位是……”

“学生未过门的妻子,她也写得一手好文章,只可惜火候不够,特来向老师请教!”沈霁道。

李穆:“……”

所以到底是指点你还是指点你未过门的妻子啊?!

李云杳瞥了沈霁一眼,没有反驳她的话,恭谦地上前行礼:“小女子见过李中允。”

李穆想着,指点一个人是指点,指点两个人也是指点,左右他闲着,那就都指点一下吧!

好在沈霁虽然没有带文章来,但李云杳带来了。

这是她为今年的“年中考试”所准备的一篇赋,而和眼下占主流的“律赋”略为不同,是较为新鲜和小众的“文赋”。

所谓“律赋”和“文赋”,其实都是“赋”的文体,迄今为止,共发展出了四种,分别是“古赋”“俳赋”“律赋”及新出现的“文赋”。

“古赋”在秦汉时期的赋中较为多见,比如《楚辞》就是是“古赋”中的最典型的文体表现;

“俳赋”则是受骈文的影响,流行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其中以《洛神赋》为最早的“俳赋”,特点是对仗工整严格;

“律赋”顾名思义便是要求声律对偶的赋,它与律诗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且它在对句形式上也颇为讲究。

它自初唐时期出现,之后在科举应试上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为了应举,写律赋的人往往会用许多典故及华丽的辞藻,写出了空泛没有内涵的文章。

李穆认为,尤其是五代以来,并没有多少值得称颂的好文章,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这种风气一直延续至今,而这也是他极力想改正的。

至于“文赋”,它的出现其实与中唐时期一些文士发现了“律赋”的问题而做出的改变有关。比起为了声律而强行用典故、堆砌华丽的辞藻,这些文士更想写出自然、随性的散文,因而又将这种文体称之为“文赋”。

最开始接近“文赋”这种形式的是脍炙人口的《阿房宫赋》,如今也有不少人写的辞赋文体开始向“文赋”靠拢。

李云杳这篇“文赋”写得正合李穆的心意,它以表达抒发自己在写文章、做学问时的享受为主,体现了她爱好文学的志向,不过却隐藏了一丝忧虑。

李穆不知道她的忧虑从何而来,便开门见山地问了出来,李云杳却是不知如何作答。

一直都听不懂两人说话的沈霁抓了抓后脑勺,插话道:“老师觉得她的文章如何?”

李穆已经没空去计较她的称呼问题了,回答道:“很好。”

沈霁又问:“若是让老师权知贡举,这篇赋,是否合格?”

李穆斟酌道:“单以这篇赋来说,合格。”

沈霁道:“那老师知道她为何忧愁了吗?”

李穆愣住了,李云杳也有些诧异地看向沈霁。

过了会儿,李穆才惋惜地放下这篇文章。

他已经明白了李云杳的忧愁,——空有一身才华,却因女子之身而无缘科举之路,怎能不遗憾?

忽然,他瞥见了一旁的沈霁一眼,想起这家伙可以参加科举,只可惜从刚才的行为里便看出“他”其实并没有什么才华,一切都还需从头教起。

想到这儿,他便对沈霁说道:“既然今日说到了赋,那么我们正好可以从赋开始教起……”

沈霁:“?”

她不是过来进行抢救性文章保护的吗?为什么老师突然就开启了教学模式?

沈霁被李穆拉去打基础,基础牢固的李云杳则被允许借了一卷李穆之师王昭素赠予他的《易论》来看。

系统问李云杳:“有人抢了夫子的活,夫子不在意吗?”

“这又何妨,让李中允先给她打好基础,婚后我再替她巩固基础。”

沈霁的科举之路才开始,她不必急于这一时。

——

沈霁离开李穆家时,满脑子都是“赋”跟“楚辞”的关系、辞赋的来源等。李云杳还告诉她,这些知识点只是科举考试题海中的沧海一粟,她若想达到能去考进士的水平,还得好几年。

“你若想放弃,可以趁早。”

李云杳不仅没有劝她坚持,反而劝她放弃。

叛逆的沈霁被她用激将法一激,立马道:“我答应了的事情就会说到做到,才不会轻易放弃呢!”

李云杳勾了勾唇角,也没再管她,捧着自己刚借到的书,美滋滋地看了起来。

沈霁伸长脖子看了眼,发现没看懂,心里顿时有了一点点落差。过了会儿,她问:“贡举要怎么考的?”

她虽然知道每年的八月都有一大群人去参加解试,来年的二月又去参加省试,但是具体的考试事宜,她并不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