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在古代可是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东西。
如果非要进行一个对比的话,古代的食盐对封建王朝统治者而言,相当于煤炭之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石油之于第二次工业革命。
古代食盐的来源主要有三种:
一、海盐,在低平的海滩上挖出一个个连着的方形格子,采用晒盐法,获取食盐。
二、煮盐,以四川自贡的盐井最为著名。
三、盐湖,如:青海内有一个“茶卡盐湖”,一望无际,全是晶莹剔透的盐,只需要挖出来简单处理后,就能食用。
而背靠秦岭身处关中大地的秦国,显然并不是产盐地,一不临大海,无法从海水中获取食盐,二境内并无盐湖提供大量食盐。
秦国的食盐主要来自西北在甘肃、青海交界之处,除了茶卡盐湖外,还有众多小型盐湖,还有就是陇南山地内生产的食盐,这是秦国食盐的主要来源。
运送途中的损耗,加上一些黑心商人故意抬高,就导致秦国境内的盐价一直居高不下,对此,朝堂一直束手无策,加之战争在即,还需要这些人为秦国庞大的军队提供食盐,嬴政也只能捏着鼻子忍了下来。
对于此事,李冥也是不久前察觉到,在得知秦国急需食盐后,李冥就尝试着用前世书中提到的卤盐提炼法,自己制作食盐。
经过反复实验,确认无误后,李冥就将此法记载帛书中,趁此机会交给嬴政。
卤盐这种东西非常常见,基本上每座山林之中都有,牛羊马等食草动物,平时就是靠着舔舐卤盐补充盐分,这玩意外貌和石头差不多,故此也被称为牛羊舔砖。
因为,里面有太多的杂质,所以,这种盐并不适合人类食用,只有一些卖不起食盐的贫民,才会少量食用这些卤盐。
古代每年因食用卤盐中毒死亡的平民不在少数,由此也能看出盐在古代的重要性。
所以,也就不难理解,嬴政在看到卤盐的提炼方法后的郑重。
“先生大才,嬴政替秦人谢过先生!”
嬴政郑重起身,朝着李冥行了一礼。
“大王莫要如此。”
李冥连忙起身搀扶道。
两人再次落座后,嬴政看着卤盐法后面还有一长段文字,不由认真观看起来。
“由此卤盐提炼之法,虽能暂缓秦国少盐的处境,但却不能彻底解决问题……”
后续又是数种食盐的提炼方法,包括海盐等等,都被李冥写了进去。
这些办法虽未经实验,但想来也要比现在的提炼技术先进许多,日后,秦国一统必然用得到。
这些还只是开胃菜,后续的内容才是最重要的。
盐的问题解决了,下来就是武器的问题了。
青铜虽坚,但过刚易折,所造武器不能过长,且多以直刺为主,不适劈砍……
李冥先是列出青铜制品的缺陷,事实也的确如此,除了名剑之类顶级兵器外,青铜所造武器普遍以短为主,就是因为过刚易折,武器太长又缺乏韧性,稍有不慎便会折断。
现在虽有炼铁之法,但还不甚成熟,只能小范围使用,无法大规模普及。
即便到了铁质武器成熟的汉朝,也只是在军队中普及,民间使用的还是青铜制品,一直到唐宋时期,铁制农具才算是普及到民间。
而帛书上提到的正是西汉的坩埚炼铁法,两朝相隔时间不长,以秦朝的国力,这种办法能立刻适用。
后面还有东汉时期的水力鼓风炉,即水排炼钢。
后续的灌钢法当然也在其中,只是,李冥对此不甚了解,只能照本宣科,将这个方法写出来,剩下的步骤工序还需要工匠不断实验完善。
炼铁之法表述完毕后,帛书上还有一些后世经典武器的设计图,这些都是李冥根据记忆临摹而成,没有具体的设计方案,同样需要工匠实验完善。
环首刀、陌刀、唐刀等等,都被列举其中。
除了历史上的经典武器,李冥还将欧洲经典的胸甲骑兵的胸甲和配套武器也列在其中。
胸甲骑兵虽是西方产物,但不得不说这种骑兵的确厉害,在火绳枪普及的欧洲战场依旧能纵横睥睨,直到自动武器的出现,才让胸甲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既然是好的东西,又何必在意其他,只要能帮华夏开疆拓土就行。
至于,胸甲之后,就是一些历史经典农具,如:曲辕犁等。
这些能一定程度上增加土地产出的农具,李冥又怎么会忘记。
在没有带回土豆、红薯等高产出的农作物前,小麦、小米等才是百姓食用最多的农作物。
即便带回这些东西,小麦等农作物也是农民主要的粮食来源,只有,灾年之时,才会考虑以土豆红薯为主食。
所以,能节省出大量劳力的曲辕犁就显得尤为重要。
帛书中描绘的种种工具以及其作用,让嬴政一时间不由沉浸其中,久久无法自拔,直到看到文章末位时,嬴政不由再次郑重起来。
盐铁官营。
其实,盐铁官营在春秋时期便有先例,最开始是由管仲提出“官山海”政策。
即对盐和铁一起实行专卖,而秦国在经历商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