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O六三章信心十足
因为连年的战争,所以,这里的制造业,基础十分的薄弱,当然了,罗沙相对整个国家来讲,还算最好的呢,但也没法跟国外比,这么说吧,就制造业来讲,不足滨海的五分之一。
这也是吴昊要合资汽车项目的原因之一。
好在吴昊来罗沙之后,引进了一家农用三轮车制造厂,现在发现的不错,员工就有一千五百来人,一年的产量也达到五万台。
吴昊的意思是一步一步来,不能贪大。
按着于淼和爱尼赛的调查,可以看出来,这里的汽车市场,严重的两级分化:要么是高档货,动辄就是几十万、上百万甚至千万的那种高档顶级的车。虽然罗沙还达不到迪拜和沙特那种大都市的水平,但街面上这种车,说不上遍地都是,但还真的不在少数;要么就是这种最低级的皮卡这个等级的,几千美元的,这种级别的车,可以用遍地都是来形容。而如中间档位的,不高不低的,不是没有,和这两个档次的比起来,占有量少。
所以,吴昊把目光瞄准了这种遍地都是、占有量最高、可军可民的皮卡。
项目先的就是皮卡。
当过领导的吴昊当然知道,汽车产业,属于技术密集型的产业。汽车工业所涉及的新技术范围之广、数量之多,是其他产业难以相比的。想要发展新材料、新设备、新型配套产品,均需要应用和发展新技术。所以,一旦有了汽车厂,会让罗沙的制造业,有一个突破性的发展。
此时吴昊的目光,可不止是罗沙,他是看中了中东这块大市场。
中东的工业,有着自己的特点:那就是石油产业是根,对其它制造业,不是十分的待见。
这也可以理解,只是一个石油,已经让这里成为世界上聚集最多土豪国家了,要吃有吃,要喝有喝,根本就不用“工业强国”那一套了,所有的一切,拿钱就能摆平。
正是因为这样的一种思想,让吴昊看到了制造业的商机。
吴昊知道,汽车工业是资金和技术密集的大批量生产产业——资金对于吴昊来说,不是问题。所缺少的,就是这个技术了。
农用三轮厂经过近十年来的运行,已经积累了一批初级的技术工人,虽然两者不是一个级别的,但是,就组装而言,从技术角度来讲,还是有很多相通之处的。
如果通过选送年轻人到先进的汽车制造企业培训,吴昊相信,技术工人这一块,不是问题。
最关键的是,吴昊看好这块市场,别的不说,就中东而言,几百万的皮卡市场,要是把这个项目建成了,它将来成为罗沙除原油之外的强大的出口产业的地位,成为制造业中创汇最高的产业。
还有一点,让吴昊“惦记”着这个行业,那是因为,汽车工业,是一个国家或者地区获得巨额税收的产业。这对吴昊来说,十分的重要。现在的罗沙财政,有很大一块,是靠联合国及各国补助、救济过日子的,包括吴昊每年都会拿出几千万美元来,来补贴市政局,让它能够顺利的运转下去。
这不是长久之计,说心里话,长期这样发展下去,没有自己的造血功能,罗沙很难长久的维持下去的。而汽车不仅在生产过程中有巨额税收,在销售、使用过程中也有巨额税收,而且后者显著高于前者。
如果炼油厂投产,再加上一个汽车制造厂,吴昊相信,以后自己一年就可以节省下来几千万美元了。这等好事儿,让吴昊对汽车产业的前景,动力十足了起来。
还有一点,也是让吴昊对这个产业十分看好的,那就是,这个汽车产业,一旦成型,将会推进罗沙的社会进步。
道理吧,也很简单,汽车是改变世界的机器,它既改变了生产,也改变了生活。汽车工业对推进社会进步发挥了显著的作用,它促进了城市的发展,缩小了城乡差别,改善了人们生活品质。
在这一点上,吴昊还是很有体会的,就算现在的罗沙普通的老百姓家里吧,几乎每家都有一辆当地产的三轮农用车,可别小看了这种三轮农用车呀,从根本上改变了过去那种靠双腿步量、肩扛的出行、农作方式。
这在其实发达国家,可能算不上什么,但对罗沙来就,这个进步,用一个比喻来形容,可以说是打开了从地狱到天堂的一道门。
这个比喻还真的没有夸张。
首先是改变了当地人的生活方式,这么说吧,在罗沙很多偏僻的的农村,有很多的人,这一辈子都没出过村,根本就不知道外面是一种什么样的生活——因为就算是村子之间的距离,也不近,那时候,几乎全靠步行,就算是有事儿,急着出去,也要走上半天一天的。
现在就不一样了,有了这种“突突突”(当地人对三轮农用车的一种形容),一天半天的路,一个小时,甚至半个小时就能到达。
其次是就医,罗沙农村原来的死亡率,吴昊根本就想象不到的,就拿新出生的婴儿来说,死亡率竟然高达百分之二十一。而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生孩子的时候,根本就去不了医院,只是靠本村的那些没有受过专业训练的接生婆来接生。
现在好了,开上这种“突突突”,半个钟头就能到达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