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莘莘问:“怎么了?”
谢栩将那创口的高度比给她看,再将堤坝的高度比给她看,那手绘图上有尺寸表,看得很清晰,顾莘莘看那船创口的高度是两丈七,再看那堤坝被毁得最厉害的一截,高度亦是两张七,两个高度完全吻合。
原本平静的顾莘莘猛地反应过来,倒吸一口凉气,她在这一瞬想通了某件了不得的事,盯着谢栩,不敢相信。
然而事实由不得她不信,谢栩缓缓接口:“你猜对了,这江堤,不是天降大雨,也不是白蚁作乱,而是……船只撞毁。”
他用最平常的话语,讲述一个最震惊的桥段。
换了平常的船,自是不能撼动江堤,但那几日天降暴雨,本身堤坝就脆弱,这时再来一个巨型船,狠狠兜头而撞,并非不可能。
顾莘莘道:“那好端端的,为什么会撞?”
“贩盐,被官府的船追击,暴雨中失控,撞入江堤。”这是谢栩这两天查出的资料之一,如今结合起来,总算说得通了,那贩盐船路过广郡,被孟云义发现,孟云义一心为公,不肯接受对方的拉拢及贿赂,派兵缉捕赃船,贩盐船惊慌下一路逃往广郡交界的姬郡,被连夜的狂风暴雨迷了视线,仓皇中撞入姬郡江堤。
最终,姬郡一带二十七万百姓,死于洪水之中,更有几十万百姓沦为难民,四海无家。
他们不是死于天灾水患,而是死于**。
贩盐之人,为了一己之私欲,藐视国法,祸连百姓,造成滔天祸害。
顾莘莘不禁后背发麻……饶是她想破了头也不敢想,那破堤决洪竟然是**!
后来的事便不难推断,孟云义知道真相,故而被灭口了。他必须死,因为他不仅知道贩盐一事,更知道江堤是如何破的!对方为了不让任何一点信息泄露,不仅烧死了他,更是将他整个官署都烧空。
地方官署跟京城不同,地方官署是公办加居住一体,官员前面官署公办,后宅居住,所以当时跟孟云义一起死的,不仅是他一家老小,还有前面官署的同僚……所有知道内情的,全都死。
难得一个属官付勇出逃,也被他们抓住,早早喂了毒,不管能不能从付勇嘴里掏出线索,都得死。
至于田均,多半也因此而死,作为姬郡都尉,抗灾抢险第一人,焉能不知堤坝的蹊跷,加之他与孟云义交好,怕是孟云义会来书信与他交口……所以,田均也必须得死。
当然,还有一个可能,田均发现了赈灾款的秘密,作为抗灾首要官员,哪怕朝廷派了特别指挥使来,作为姬郡当地的头目,田均多少有些资格经手赈灾款,可能朝廷的官员动了心思,想跟田均打商量,一起盘剥这大笔银两,但田均不肯,所以……他也得死。这位朝廷特派使还给他找了一个冠冕堂皇的死法,说他治水不力,直接斩杀于坝下。
呜呼哀哉,田均跟孟云义皆是为民为国的好官,死得如此凄惨。
“那……”顾莘莘问:“那个斩杀田均的朝廷特派指挥使是谁?”
“高太尉。”谢栩这两天暗暗摸排,正是高太尉。
顾莘莘道:“所以,这案子背后的主使,是高太尉。”
谢栩摇头,“是,也不是。这已不再是一件案子。”
顾莘莘默然。
原本只是贩盐案,随后扯上江堤水患案,及军火案……已经很难具体单指是谁,幕后黑手不止一个人,这是一个利益与权势纠葛的旋涡。
谢栩道:“高太尉是跑不了的,应该最少还有一个与他同等级别的人的参与,他们各自掌控了一部分案情,又彼此利益交织。”
“与他同等级别?”顾莘莘道:“齐丞相?裴御史?还有……”顾莘莘想了想,朝中顶级的官员就这些了,再就是皇后家族日益坐大的外戚,“陈国丈?”
谢栩摇头,“目前不好定论,总之这个人影响力极大,又藏得深。那何卓一家,怕就是被他害死。”
“怎么说?”
谢栩这些天结合过去所有的线索,包括在蕲县那烧纸钱的婆婆嘴里,终于摸索出除了高太尉之外,另一个幕后黑手的部分真相。
他缓缓叹息,开始了另一段案情的讲述:“我估且叫这个幕后黑手为昌华吧。何卓当年有两个结义兄弟,一个是小他十二岁的义弟孟云义,另一个则是与他自己表字同为“昌华”的这一位,三人为结义兄弟,昌华的这位年纪最大,是大哥,何卓排二,孟云义最小,排三……三人发家前感情不错,后来因着各人的因缘际遇,老大入了官场,一步步高升成了高官,老二何卓入了商行,做了商会大贾,老三孟云义当了地方官员,最初,老大不忘提携老二,用他的权势帮助老二,老二呢,有钱除了老大外,也没忘记三弟,在三弟还未成为官员,只是营中小吏,战事吃紧时,贡献了大量粮草……那会三人感情还算深厚,但因为每个人的道路不同,心境渐渐改变,尤其是老大,入了官场后,被官场各种势力侵染,他渐渐贪欲起来,他开始为了更多的钱,做各种非法又暴利的勾当,比如贩盐……可他是高官,整日面对皇帝的耳提命令,怎能做如此勾当呢?于是他想起了身为商贾的二弟,他鼓动二弟,二弟却并不想敢非法买卖,明白这是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