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长苏搬出宁国侯府后,江左盟众人都松了口气,郢萱也可以时不时跑到苏宅跟梅长苏交换情报。
这天,郢萱倒是难得光明正大地递了拜帖从正门进的苏宅。到了正厅,就看到梅长苏正拿着吏部的牌子的把玩,上前坐到了黎刚让出的位置上,道:“吏部?何敬中?”
“你倒是来的巧。”梅长苏将牌子扔回盒子里,“兰园一案完结后,高升最近有些闲,就刑部吧,怎么样?”
“一出戏排了这么久,自然不会有问题。”郢萱道,“杨柳心最近可是排了不少新的歌舞,那些纨绔子弟可是几乎天天泡在里面的。”
梅长苏点了点头,知道她做事一向周全,没有再问什么,只是道:“你天天往我这里跑,也不怕引人怀疑?”
“你说门口那些眼线?”郢萱眨眨眼,道:“在他们看来,我只来了两次吧?”
“你是靖王专用的军师,虽然明面上,靖王不涉党争,你也不曾接受朝廷的职位。但在所有人眼中,你就是靖王的人。”梅长苏道。
“好吧,下次我将易容去掉再过来。”郢萱点头,十多年谋划就为了这最后一击,容不得半点轻忽,“对了,你之前去靖王府怎么不通知我,听说有人不长眼,被你收拾了?”
“十几年过去,景琰依旧是那样的性子,靖王府我也算是常客了,你有什么好担心的。军队里那些人都是一样的性子,我怕是比你还要了解些。”梅长苏递过去一杯茶,道:“对了,你这次专程递拜帖过来,是有什么事情吗?”
“兰园之案已经完结,接下来便是户部尚书的补缺了,誉王和太子一直争执不下,皇帝这两天怕是头疼的紧。”郢萱道。
“如今户部只有沈追可用,会有人让他想起来的。”梅长苏悠然道。
“我来就是为了这个。”郢萱递过去一本册子,“既然皇帝在太子和誉王两党之间徘徊不定,不如就考考吧。今天靖王殿下去了我那儿,刚好说起这事,我提了一个方案,他让我与你商议一番。看来,你上次拜访的效果不错,如今他已经越来越信任你了。”
“考?”梅长苏脑中灵光一闪,看向了郢萱递来的册子,首页只有三个字‘科举制’。
茶香悠悠,梅长苏却无心品尝,良久之后,才放下手中的册子。对于已经习惯了被世家大族把持的九品中正制,这册子里的东西无异于一个惊雷,发人深省。虽然他也是士族出身,却不得不承认,这样的科举制度,对天下百姓来说,是一个福音,只是……
“你这脑子,真不知道是怎么长的!这种制度一定实行,对氏族的利益便是很大的威胁。如今朝堂上的官员基本都是世家出身,此法的推广必然会受阻。”
“所以我才打算从各部选人开始,一点一点改制啊。”郢萱眼中闪过一丝利色,“到了最后,就由不得他们了!”
“你是打算让靖王殿下跟陛下去提?”梅长苏问道。
“不,”郢萱摇头,“以如今这位陛下的心胸,改制之事决不能由皇子提出,当年的祁王府不就是一个最惨烈的例子?所以,我最近打算去偶遇一下中书令,柳澄大人。”
“柳大人……也好。”梅长苏点头,自祁王案后,这位老大人在朝堂上便一改之前的睿智强干,每日不过是和稀泥,暗中调节朝堂矛盾,倒是让皇帝放下了戒心。但他相信,这位老大人骨子里的血性,绝不会改。
“你既然同意,那我就去准备了。”
“好,万事小心!”
想要偶遇一位朝廷一品大员其实并不容易,本来郢萱还打算好好谋划一番,没想到却有人将这个机会直接送到了自己手上。
郢萱捏着情报,对下面站着的人道:“通知府里的人,想办法让靖王三日后去一趟镇山寺。”
情报上写着:三日后镇山寺,谢玉欲令司马雷行英雄救美之计,求娶中书令柳澄孙女。
镇山寺上,郢萱与靖王巧遇,一起救下了随母前来上香的中书令柳澄的孙女。为防宵小再有动作,靖王率亲卫护送母女二人回了金陵。在晚间的答谢宴上,几人难免提及如今朝堂上正闹得沸沸扬扬的户部尚书补缺一事。郢萱假借酒劲,将科举制度和盘托出,让从一介寒门苦苦挣扎至朝堂第一人的柳澄奉为圭高。次日便在誉王和太子相争之时,提出了此法。
大朝会后,梁帝留柳澄议事,太子和誉王相继求见,为了户部尚书一事争论不休。
梁帝一拍桌子,道:“够了!你们都在朕面前吵了半个多时辰了,也不见你们出个结果!”
柳澄见皇帝已经忍耐到了极限,上前道:“陛下,既然太子殿下和誉王殿下各有人选又相执不下,那不如我们就考考?”
正烦躁的梁帝突然来了灵感,道:“柳卿,可有什么章程?”
柳澄这些年虽一直三缄其口,可中书令的位置坐的倒是极稳,深得皇帝信任,太子和誉王即便心里有意见,此时却也不便开口。
柳澄微微躬身道:“启奏陛下。户部掌管着国库钱粮关系到国计民生,现下年关将至,如不能及时补缺,户部恐怕就要乱套了。既然各位殿下相持不下,不如由陛下亲拟考题,令户部所有够得上资格的官员全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