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文静辞官归乡的消息才刚传出, 整个清源县的乡绅就已闻风而动,不过这些乡绅们一连几天到柳溪村去拜访却都扑了个空。
庞明德如今已年过八十,谭之问与他年纪差不多, 也已经须发皆白,何文静坐在石凳上,无奈的看着两位老人吵架, 头疼的揉了揉额角。
自从他辞官回乡之后便先去拜访了自己的两位老师, 对于他才年过四十就辞官一事, 谭之问十分不赞同,并且严告他要以国家大事为重,等侍奉老母亲西去之后, 让他一定要再回朝堂。
而庞明德则不同, 他觉得何文静能抛弃高官厚禄急流勇退,是十分明智之举, 竟还一反常态的夸他有大智慧。
两人极度相左的意见前日皆被对方知晓,然后两个白发苍苍的老人就开始互不相让的争执开了。
何文静怕他们气出个好歹,特地将两人分开,然后又各自规劝, 好不容易才让两人平息怒气,他便想趁着秋高气爽, 将他们约出来, 一是为着赏景, 一是为着让他们和好。
本来开始时的气氛还不错,甚至两人在听到何文静说要在这几年的时间里开办书院时,更是难得的同时点了点头。
结果等何文静说完准备办什么书院后,刚才还平静的气氛又被打破。
只是这次支持他的变成了谭之问,而庞明德则是极力反对。
“我朝向来以儒家经典为重, 孔孟之语更是教化百姓的治世良方,如今他准备弃经典不用,转而要去办什么“新学”,你身为座师不仅不思规劝,竟还极力怂恿,简直枉为人师!”
庞明德坐在石桌的一边,颤着手指向着对面的谭之问骂道。
“我说你这老儿才是顽固不化,如今大夏之内有多少私塾书院?难道就真的差退之这一间?况且他之前为朝廷研制出的火炮,不正是通过你口中所谓的“奇淫巧技”造出来的?要不是有了这火炮,我朝能这么容易令各番邦俯首称臣吗?”
谭之问瞪起眼睛,态度也无一丝相让。
何文静见两人面上涨红,怕他们年纪大了再出个好歹,只好先硬着头皮走到庞明德面前,然后背向他,将其背起,往轿子那边走。
“你这竖子,快把我放下来!”庞明德没料到他来一出,气得直拍何文静的肩。
“老师,您别生气,我之所以想开着书院,并不是想弃孔孟之道于不顾,而是我发现我朝现有的文化气氛太过单一,而且并不是非儒家经典的典籍就一定不好,我也是想找找还有没有其他办法能让我大夏更强大,所以您可不要真生我的气才好。”
何文静一边背着他我那个轿子那边走,一边劝道。
“既是如此,那你好好说就是,作甚要将我背走?”庞明德吹吹胡子,“我是那等不通道理的人吗?”
何文静瞥了眼斜后方正被王青搀扶着的谭之问,没接话。
这两人单独一个的时候倒是还好说话,可一但凑到一起,那就是针尖对麦芒,互不相让。
有时明明心里知道对方说的在理了,可偏偏为了面子也要硬气到底,争个输赢出来,典型的年纪越大越像小孩。
“怎么不说话?”庞明德没得到回答,忍不住又拍了他一下。
“咳咳,老师,轿子到了,您先上轿吧,我再去后面换一下王青。”何文静扶他在轿子上做好,然后又换过王青,将谭之问也搀上了轿子。
弹指虽被他留在最后,但是一想到自己的学生站在自己这一边,还把那冥顽不灵的老头儿先赶走,心里那点气也消得差不多了,慈爱的拍怕何文静的手,一矮身上了轿子。
等抬着两人的轿子慢慢开始往回赶,何文静也抬袖擦了擦头上的汗,翻身上了马。
一个月后,何文静的书院开始正式招收学生。
清源县的南街上有官学和当初他进学的“明心书院”,而他所办的“新学”因为不是教授正统四书五经的,而且他意向的学生也不是那些能交得起昂贵进学费用的儒生,所以他便开在了北街的水车胡同。
以前陈秀娘和陈寅曾在这里住过,何文静再次回到这里后便发现即使二十年过去了,这里的变化却仍旧不怎么大。
住在这里的人多还是以做零工维生,除了除此之外就是各种小商贩,尤其是买吃食的。
而这些人家的孩子只要不夭折,基本就是一代复一代的重复上辈人的生活轨迹,而这些人中别说识字了,很多在接过父辈生意时,甚至连基本的算术都不会。
何文静开的书院就是专门针对这种底层百姓的,束脩不多,而且要是成绩优秀还可以提供奖学金,只不过他也讲明了,不会过多讲授《四书五经》。
如此一来,本来因为何文静曾任工部尚书,准备将自家孩子送来他的“新民书院”读书的人家都歇了心思。
何文静也不去管别人怎么想,书院大门外的告示栏上,招生简章仍旧牢牢的贴在墙上,未改一字。
他办的这所“新民书院”,制度参照了前世的小学,同样设立了几个年级,不过却不是根据年龄划分的年级,而是要通过何文静的“升学考试”的测验后才能升学。
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