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地租出去之后,何文静一家就突然就空闲了下来,方氏和两个小姑娘都有些不习惯。
现在他家仅剩的一亩地就是菜地了,这块地不需要花太多的心思,只要把杂草处理干净,时常捉虫浇水就可以了,而这些事,之前原身就已经领着两个妹妹做好了。
方氏看看儿子,有些欲言又止。
虽然在即将断粮时何家又通过把地租出去换来了粮食,可是现在方氏又有些后悔了,没地,坐吃山空始终不行。
何文静看方氏神色,就知道她想说什么。他知道如果继续没有收入来源的话,他娘肯定会不安的,这本就是人之常情,何文静可以理解。
而他们接下来要做什么,这几天他也已经想好了。
现在何家没钱没地,仅有的几升粮食还是借的,就是想养鸡都没钱买小鸡仔,而且这也不是几天就能养大的。
因此他们能做的就只有不需要成本的买卖。
柳溪村前面有条宽约七八丈的水道,名叫柳溪,村子的得名也是由此而来。
只不过这溪虽然宽,却并不太深,最深处也只一人深浅,其余地方多是鹅卵石,水流深度不及膝盖。是村中妇人们淘洗菜蔬,浣洗衣物之地。
由于水浅,因此常有村中小儿去摸鱼捉虾,何文静本想去看看能不能捕鱼,可是当他去实地看过之后就发现溪中并没有什么大鱼,只好打消了捕鱼卖钱的想法。
那就只有村后的大山了。
原身也曾去后山摘过一些浆果回来给妹妹们吃,村中孩童大多靠这些山野果子解馋。实在是农家都穷,家中大人没钱买零嘴,孩子们便只好去摘这些有些甜味的小果子。
因此对于柳溪村后山的印象,何文静也仅停留在山林边采野果的草地。
后来他也专门去后山看过,发现其实柳溪村后山的物资也十分贫乏,并没有什么山芋或者野鸡兔子到处乱跑的情况,基本就是一个普通的山林。
柳溪村的后山是村民们打柴的去处,村人们也多在林边活动,再往深山走却是没人敢去的,因为听老人说以前深山中有狼,还有谁家的小孩被叼走过。
村中的大人也基本都是这样告诫自己的孩子的,方氏也说过。
何文静虽然觉得这跟现代用熊外婆吓唬小孩子差不多,可是他也知道,古代的深山老林确实不比现代,生态环境好得多,有野兽很正常。因此,他也没想过要去冒险进山打猎什么的,他没那个技术,也没那个身板。
他看中的是山里的木头。
古代没有保护生态环境一说,也不禁止村民砍伐树木,因此这山中的木材可以说是只要你想,就可以去砍。
只不过寻常人家烧火的用柴禾不多,又要忙着地里的庄稼,因此只要家中不缺柴,便没什么人来山中伐木,最多会在农闲时砍些木材去卖,得个十几文的辛苦钱。
而何文静想的就是卖炭。
虽然可能会辛苦些,可这也是他家目前唯一可以做的无本买卖了。
古人冬天取暖的最重要的途径就是拢火盆烧炭了,而且还是大户人家才买得起炭,像住在县城中的寻常百姓,连多烧柴都是不能的,基本就是靠棉衣或者不停地搓手跺脚来驱寒了。
虽然现在还没到冬天,可是何文静觉得,有这个意识在冬天前囤货的人家肯定是有的,谁也没那么傻,非要在炭火价贵的时候才想着去买,多是平时看着合适了,就会买来屯着。
因此,现在何文静见方氏面露不安,就把烧炭的事情跟她说了。
方氏听了眼睛一亮,对呀,他们可以砍柴,烧炭去卖。
平日农忙时节,家家都忙着地里的庄稼,没空去砍柴。而等大家都忙过那一阵,各家的壮劳力空闲下来,又都一窝蜂的砍柴去卖,或者进县城找机会打短工补贴家用。
因为是农闲时,因此柴禾的价格卖得也低,还不好卖。如今她家正好跟别家相反,此时再去卖,少了好些竞争对手,价钱上也还能高些。
“娘怎么就忘了呢,以前你爹也砍柴去卖过,炭也烧过,如今咱家可以趁别人没时间,多担些柴去县城卖,虽然辛苦些,却也算有个进项。”
何文静知道她可能就是一时之间没有想起来,又或者是他们始终觉得种地才是正途,其他不过是补贴家用的旁支末节,因此便很容易忽略。
不过既然他们以前也卖过那就更好了,也不用何文静再想其他理由了。
“娘,不如我们就只卖炭吧。如果卖柴,我以前听爹说小捆的十二文,大捆的才十五文,不仅要费大力气挑到县城去,而且最后得钱也少,不如直接卖炭划算。虽然多花些功夫,可是价格却是卖柴的五、六倍呢。”何文静继续补充道。
“对对,大郎说的很是,我们一会吃完饭就去山中砍柴,烧炭的木头得选好树才行,不然烧出来的木炭就散了,我们还得先去把树砍好晾干,这个就得花些功夫。”
一家人吃过早饭,方氏就带着三个孩子到后山去了,不过为了以防万一,何文静还带了一个背篓去。
他想的是,就算到时候没有找到吃的,顺便背一筐柴回来也可以,以他们现在的情况,还是尽量避免空手而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