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林回到小河村的时候, 唐家已经片缟素了,唐大海还没出殡,唐林默默跪在唐大海的灵前。
“三弟、林子, 爹他走的很安详, 也没受什么大罪, 前儿还好好的, 可第二天早人就不对了,当天上午就走了。”唐石跪在边说道。
唐王氏哭喊着,唐李氏她们也哭的情真意切,整个灵堂里都是哭声。
所有男丁披麻戴孝, 将唐大海下葬后,群人又回到了唐家, 唐家早已分家,没什么东西好分的。
至于唐大海留下的东西,也都归了大房, 王丽娘倒是想说些什么,却被唐竹拉住了。
“林子,你爷爷走前, 心心念念的就是阿劼, 你可不能不管啊!”唐李氏说道。
“你又要作什么妖,阿劼的事情之前就说好了, 先考上秀才你再来说。”
不等唐林说,唐王氏直接驳回, 老头子死前她也在,哪有这些有的没的。
“我说过的,阿劼、阿释他们都样,只要能考上秀才, 我便推荐他们去学院读书。”唐林说道,这个阿释是唐兰的儿子,对于小辈他都是这个态度。
听他这么说,其余人也不再说什么,现在老爷子都没了,要是惹他不高兴了,下子不管了,那就不好了。
唐林在家里丁忧,丧葬的前后两个月都不能吃荤腥,不过这是对于唐明和唐林而言,小满和小早到没这么多要求。
只是唐林也尽量让他们不沾鱼肉,不过牛奶和鸡蛋还是有的,不然受不住。
祖父去世,需守孝年,唐林在家看书,偶尔也担心延和府路的情况,虽然守孝,但是通信往来还是可以的,所以唐林的消息依然灵通。
现在已是七月,期间延和府路只下了场小雨,雨量小,时间短。
而现在延和府路及其周边的河道水位皆有下降,如今在朝廷的支持下,延和府路还能勉强支撑,要是这月还未下雨,恐怕就要乱了。
永泽府多雨,听着外面的雨声,唐林忧心忡忡。
到了七月中旬,延和府路终于下了场大雨,虽然还不能说旱灾过去了,但也缓解了百姓的饮水需求,不然没饿死就得被渴死。
唐林松了口气,这下,他就能安心守孝了,若是皇太孙不时时来信,那就更没什么事了!
泰安三十九年,六月。
唐父他们需要守孝二十七个月,而唐林身为孙辈可以出孝了。
在唐林出孝的那月,朝廷就送了任命文书,嗯,吏部右侍郎的位置是没了,但是太孙少师、翰林学士的两个差遣依然在。
所以今天,唐林拜别了父母,带着伊娘小满他们、还有唐桦返回了上京府。虽然已经出孝,但是家人穿的极为朴素,日后的几月也是如此。
皇太孙已经成亲,娶的是朝廷重臣的女儿,不过因为唐林在守孝,便没有参加,就连送礼也难,所以他并不知道这个皇太孙妃的具体情况。
身为外臣,他也不需要过多关注这些。
年未见,唐林觉得各位大臣们老了许多,不过精神都还可以。
朝堂上有了几个眼生的人,唐林知道是去年提拔的大臣,不过政事堂还是那些人,没什么改变。
这两份差遣本来就是唐林做熟了的,所以并不需要多适应,唯的改变就是唐林在政事堂的时间变多了,以前是十有五六,现在是次次都在,御史台虽然提出过异议,却被泰安帝压下了。
泰安帝快六十九岁了,今年他的精力大不如前,所以很多事务他都分给了皇太孙,自己在后面坐阵。
唐林是他选中的执宰人选,是日后皇太孙的左膀右臂,这样的优待他担得。
八月的时候,齐尚书致仕了,次早朝的时候,他的状态不对,身子在颤抖,差点在朝堂上晕过去。
看了医官后,他自觉身体不济,所以递交了致仕文书。
三递三拒,最后次才同意,齐尚书正是致仕,不过他的加官依然在。
新任的户部尚书,就是唐林。
唐林到了户部后,同左右两位侍郎打了声招呼,跟户部的官员们见过面后,就回了自己的衙房,看户部的各项文书。
户部总管全国财政,下有四司(部),除了本司之外,另有度支、金部、仓部,除此之外还有那几个市舶司也极为重要。
与吏部不同,户部事务繁多,左右两侍郎分管的不是两司,而是其它诸事,如:税赋、土贡、免役、义仓等事,这些事情最后由户部尚书确认。
唐林看到这些文书时,终于明白齐尚书那头的白发从何处而来,这个事务绝对是六部里面最多的,这日唐林就是在处理积攒下来的事务中度过的。
江侍郎在唐林回来时就有预感,但真的过来了,难免怅然。
他是户部左侍郎,理应是担任户部尚书的最佳人选,但还有个唐林,这个齐尚书最欣赏的后辈。
在门口看了会儿,他也要去处理自己的事情了。
下衙后,唐林先去官学接小满和小早,刚进家门,就见伊娘行色匆匆。
父子三人满脸疑惑,伊娘顾不得解释,只拉着三人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