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就不错了。”
“说起这个,吴尚书,你们吏部什么时候能将百姓的户籍弄好?下月就要定税了。”齐尚书转头问吴尚书。
吴尚书怎么也没想到这火会烧到吏部来,就说:“快了,快了,已经在整了。”
看到唐林后,就同唐林说道:“唐侍郎,这个户籍的事情,就交给你来整,八月中旬之前,送到户部。”
阶品最小的侍郎能怎么办,只能说好啊!
唐林将手中的点心放下,说道:“下官领命。”
离朝会时间还有一刻钟的时候,齐尚书叫上唐林一起去了外面,其余官员也都走出屋子,去了院子两侧的厢房。
“别愣着,更衣去,一次朝会差不多两个时辰,官家体恤,隔一个时辰可以休息一刻钟,但是能不出去还是不出去的好。”
唐林走了过去,看到的是一间间小隔间,走进小隔间里面,又分隔成左右两间,里间是恭桶,外间放着水盆,是洗漱用的。
怪不得明明一座院子就能容下这些人,却建了这么多院子,里面竟然还包含了恭房,够人性化。
整理完后,一群人走到宣和殿外,唐林走在尚书们后面,而最后是身穿朱色公服的官员,等候专人击响更鼓。
也在这时,唐林看到了太子和诸位郡王,太子的身形瘦弱了些。
不管有差遣还是没差遣的皇子都来了,区别在于有差遣的能讲两句,没差遣的只能听着人家讲。而这,是官家故意要求的。
更鼓响起,官员们鱼贯而入,各自站到顺位上,文左武右,分班而立。
过了片刻,泰安帝从后面出来,众臣作揖,齐呼:“陛下万安!”
“众卿请起。”
待朝臣都起来后,泰安帝才开始将自己颇觉疑议之事讲出,由朝臣提出自己的想法。
当然每个人想法不一,只要你说的有条理,方法得当,并且嘴巴够厉害,那么这件事情大体会按这想法来。
若是,泰安帝和朝中重臣们依然有疑虑,会在政事堂中,提出再议,所以,也可能会发生更改。
这次泰安帝说的是边境之事,边境保宁府知府递上奏章,九夷想同宁朝互市,建立邦交,并求娶帝姬。
听到这话几位郡王的脸色都变了,亲妹、堂妹都已嫁人,堂弟之女身份不够,若真要和亲,怕是会从皇子女儿中选。
诚郡王听到这话差点跳起来,他家三姑娘年岁正好,看着那些说赞同的大臣,眼睛都快瞪出来了。
太子脸色也不好看,他膝下就几个孩子,就算是女儿那也宝贝得紧,怎么愿意送去那等苦寒之地。
只是身为太子,若是真的送,自然得要以身作则。
唐林皱眉,这几年九夷频繁来犯,现在突然说要建立邦交,实在让人怀疑。
“陛下,若是大宁和九夷建立邦交,那么边境便可安稳,不需年年扩兵,互市能增税收,于大宁来说,是幸事啊。”
听到这话裕郡王颇为意动,若是能让女儿以帝姬之名和亲,便能取得部分朝臣的支持,甚至于传扬到民间,百姓也会夸赞,到时太子一死,那么自己在夺嫡上便能占尽先机。
“王侍郎这话就不对了,谁能保证九夷就能遵守盟约?九夷可不是我们大宁,要是他们反悔了,怎么办?”赵尚书直接问道。
“所以才需要帝姬带人过去,除了表示大宁的诚心,还可以监视九夷诸部。”
赵尚书一时无言,而其余百官也有些心动。
唐林皱眉思索,虽然王侍郎说的乍听之下有道理,但内存许多危机。
和九夷建立邦交可以,但不能这般轻易就答应他们,也不能就此削减边境的兵力。
泰安帝看到众臣都不言语,可他心中依然犹疑,若是十年前九夷要来建立邦交,他可能就同意了,但是,如今……
“禀陛下,臣有话说。”唐林终是出列了,他憋不住。
“唐卿直言便是。”泰安帝看唐林出来说话,立马同意。
唐林年轻,极大可能不会同意这件事,只要理由说得过去,泰安帝就能定下。
“赵尚书,下官想问一问,大宁兵力、粮草比之九夷如何?近几年,九夷频频侵犯我大宁边境,胜败又如何?”
赵尚书本来都丧了,结果一听到唐林问这些,这里抖起来,说道:“大宁兵力远胜九夷,九夷入侵,根本无法占得半分便宜,而且这几年将士主动出击,更是让九夷损伤大半。”
听到这话,唐林心中有了计较,势均力敌有势均力敌的说话,弱于九夷,有弱于九夷的说法。
“那百姓可有损伤?将士伤亡如何?”唐林又问道。
“边境之城,城墙在最外边,最近几年有了灰泥,又向外拓了几里,将农田都收拢进去了,所以百姓并未有大的伤亡。不过将士们不一样,伤的多了去了,死的也有一千来个人。”
“不过这跟以前比好的太多,今年一定会更少。”赵尚书补充道。
“多谢赵尚书,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