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于夜凉下的庭院,梁淑妃款款为赵小年披上一件裘袍。
相比之下,张立伦就显得单薄的多,仅仅穿着一件厚实的蓝色华服。
开始所聊不多,张立伦大概介绍了一下自己的来路。
张姓是个大姓,张立伦的家世出身富足,父亲在运城任泰州知事,母亲也是泰州的名门望族,故而家世不错,他自幼好学十五岁就入了科员来京城科考。那时候他年轻气盛,认为自己博闻广记,考个功名也是唾手可得的事情,但是结果却连考了四年。最后,还是父亲帮忙,这才得了个功名,随后就被安排下放到地方,一个知县做了三年,最后还是父亲帮忙,才调动到京畿地区。
在京畿地方的官任是个闲官,没什么实权,故而一直做着也没有前途,张立伦这两年张立伦也因此有些心灰意冷,在官场上萌生了退意。但是有好友介绍说,在京城的里坊里也许会碰上一些求才若渴的大人物,自己刚好有先天之力,所以想借此来到念云轩,寻摸着碰碰运气,可是偏巧了,这一来居然就碰上当朝太子赵小年乔装改扮进了念云轩。
听到这里,赵小年有些疑惑问道:“你怎么认出我的?”
张立伦如实告知:“回禀殿下,其实卑职并没有认出殿下来,但是却认得小国栋!”
李修云喜欢在青楼里寻找人才,这是不争的事实,在外面也传的多,所以,那些投机者自然就想要积极表现,拜入他的门第。
这点倒是挺会投其所好的。
不得不说,李修云和文兰各有各的擅长,但是于权术谋术方面,李修云还是要比文兰更加精深一些。
他与自己的关系京城里人尽皆知,现在朝内就这么一个皇子,未来继承皇位是毫无疑问的,那作为太子爷身边最好的伙伴之一,自然会平步青云成为大建的股肱之臣。在青楼里挖人才也许只是个幌子,但更多却是一种契机。
那些好的人才哪来?既然科举选拔不出真正好的,那就创造一个地方,让那些寒门世子能够获得这样的机会。
颇有些孟尝君的意思。
赵小年微微一笑,李修云这小子,总能搞出些新花样!
张立伦想要投小国栋的门并不容易,他也曾经在相国府门口排过队,但是毫无结果,而且,自打太子爷回京之后,排队的现象也就结束了,相国府门口不让排。
于是,张立伦得了可靠的人提醒说最近小国栋是打算去念云轩的,于是他就来到念云轩守着,希望有所收获,相信以自己获得不就的先天之力,定然能得到赏识。
没想到才守了三天居然就真的碰上了小国栋。这也是上天给的机会,为了能拜在李修云门下,张立伦曾经多次观察过李修云,他本就有过目不忘的本事,李修云虽然是化妆了,但是仔细看看就已经有所怀疑,再加上李修云手下的四大神王,就让他立刻看出来赵小年三人是乔装改扮的。
然后再看看李修云在赵小年身旁像个跟班一样,全大建能让李修云地低声下气的人没几个,那自然就很容易猜出来,坐在那里的正主就是大建的天之骄子赵小年了!
听到此话赵小年点点头。
伪装的再好也有破绽,这是肯定的。
随后,张立伦开始说一些自己治国理政的看法,其中着重谈了一些民计天下的国事,他的治政理念倒是颇好,主张政改,谈当今天下士族们封赏田地越多,官田越来越少,这将为以后的税收埋下隐患。
此事赵小年知道的不多,但是在河西堡看到情况还历历在目。
大户占有大部分的土地,百姓所得田地甚少,甚至有许多百姓连田地都没有,只能窝在河西堡的贫民窟的苦痛过日子。
这是当时自己就任河西堡堡主时的所见所闻,若不是自己打黄玉郎给百姓分田地,河西堡的情况永远都不会好转。
虽然这是现实,但若说改制,却十分困难,赵小年转头看向张立伦,问他:“若是一地如此,尚且好改,但若是全国皆是如此,那如何改?”
这恐怕是困扰古今中外所有统治者的终极难题。
张立伦似是看到了大展抱负得时候,毫不忌讳的说:“豪民有田无粮,穷民摊派受病,如此以往,朝廷控制的田地,人丁日益缩减,那财源枯竭,那就会成了私家日富,公室日贫,国匮民穷,此乃大忌。”
“臣以为,要对天下田亩重新丈量,清查隐抱瞒报的,将这些公田收回……”
“我是问你,如果把那些官家,富人侵占的土地拿回来!”赵小年忽然打断他,问他一句。
正打算滔滔不绝想要施展抱负的时候,张立伦还没有反应过来,就被赵小年这样一个大问题给问懵了。
他瞪大眼睛看着赵小年,竟然一时不知道说什么。
这些富户官户都是有背景的人物,若是真要动他们的土地,用脑子想一想都不可能。张立伦出身世家,父辈皆是官商,在泰州颇有势力,家中名下的土地就有上百亩之多,家族占据着土地就更多了去了,甚至连他张立伦都算不清楚,若是真的要动这些人,那别的不说,他张立伦怕是连家都回不了了。
看到赵小年那认真的眼神,他哑口无言,呆呆的站在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