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
关于这个历史上都没有的大周朝,苏冬青了解的并不多,除了原主有限的记忆,她去书肆找过,只可惜得到有用的东西不太多。柳山县只是梁州一个不大不小的县城, 这里所见所闻并不能代表大周的全部。
柳山县卖的糖分上中下三品,价格迥异,但是在苏冬青眼中,三种质量都不如意,所以自己买回来糖重新按照古法熬制退色。这么做只是想让口感更好,并没有想其他的,根本不知道自己的所作所为会引起多大的轰动。
李慕阳说家里做些生意,这话是真客气了,李家发家较早,是梁州首富。不但在梁州有大片产业,还在岭南一带有大片的土地,专门种甘蔗,然后制糖,现在大半个大周朝的百姓吃的糖,几乎都是产自李家。
柴米油盐酱醋茶,这是过日子必不可少的东西,糖也不例外,卖糖所得占了李家每年收成的一半还多,所以有多重视可想而知。李家制糖一直致力于去除杂质和提高产量,这么多年对于脱色却是一直没有什
么好办法,可想而知李慕阳见到晶莹剔透的白糖时是多么的震惊。
得知这糖并不是意外所得,而是有人熬制出来,李慕阳立刻决定上门探个究竟,不但是想要得到脱色的方子,更要防止这个制糖方法泄露,对李家造成威胁。
这件事情事关重大,所以才第一次见面,他就礼貌而又矜持的提出来的买方子。
听他说完,苏冬青的自然没有拒绝的道理,毫不犹豫的就答应了,一个需要银子,一个需要改进的工艺,这本来就是个各取所需的交易!
苏冬青一点头,李慕阳心里不由得松口气,脸上的笑容也更真挚了几分,“那接下来就要麻烦了。”
苏冬青之所以会用古法制糖,纯碎是个意外,前世她往大山里跑,收集关于印染的信息。有时要在那里住下,短则数日,多则数月,不可避免的学到了当地人的一些生活中的手艺,这个土法制糖便是其中之一。
前世科技发达,许多东西都是机械化,制糖也不例外,但是大山里的人还保持着手工熬制的习惯,苏冬青本来是觉得新奇才学的,没想到现在派上了用场
。
苏冬青原本想好了自己会这种法子制糖的借口,可是李慕阳从始至终都没有问,她也乐得轻省,要知道编瞎话也是很费脑子的。
“我看今日天气不错,择日不如撞日,就今天把契书签了怎么样?”以免夜长梦多,这事李慕阳已经上了心,自然想要趁热打铁,“这方子对夫人来说可能只是个改善口感的东西,对我们来说则非常重要,这么仓促,还请体谅。”
这人从刚才闲话一下变成了这幅谈生意的模样,这个过度丝毫没有让人觉得有什么不妥,苏冬青依言点头。吃一堑长一智,染布的事情让她明白,匹夫无罪,怀璧其罪,与其让人惦记,不如痛快的交易,省得给自己添麻烦。
“这个方子是夫人所有,我们虽然相熟,可也不能亏待夫人,我们李家用三千两银子买下方子,这个价格夫人觉得如何?”李慕阳一副好商量的口气这般说道。
三千两银子,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说就是个天大的数目,可是李慕阳却没看到对方面容和神情有丝毫的波动,心里不由得有些诧异,是他这个价格给的不够
高,还是她没有听清?
虽然现在是个村妇,可芯子里的苏冬青还算是个有见识的人,这三千两银子确实不少,可对于李家来说只能算是毛毛雨,他们生意做的不小,效率或者价格稍微有一点提升,这三千两银子挣回来也就是分分钟的事情。
苏冬青对这个金额没有异议,李大公子亲自拟写契书,他人长的俊朗,字也写的潇洒飘逸,一边写一边逐条给苏冬青宁解释,含蓄的表示既然方子卖给了他们,以后就不能再教给其他人云云。讲真,大周朝的契书比前世的合同相比真的很简单,打眼一过苏冬青就知道要点在何处,可是对方好意,她也不会拒绝,一边听一边笑着点头。
看到落款处那个印章,苏冬青脸上的笑容一下子就淡了下来,李慕阳非常敏感的注意到了这点,放下笔道:“可有什么地方不妥?”
看着那个鲜红的印章,苏冬青只觉得分外刺眼,语气略冷淡的道:“不知道李公子和江桥县李家绣庄是什么关系?”
原主还活着的时候,李月萱曾经大着肚子上门,质问她给多少银子才肯放弃勾搭程思远,当时李月萱
扔给原主的一张纸,下面就是类似这样的印,原主记忆深刻,连带着她也忘不了。
李家家大业大,嫡系的人大多住在南阳城,附近县城的应该是旁系或者远支,江桥县好像确实有李家的人,但是他记不清楚是什么人了。
他正在思考,苏冬青又道:“如果李公子与李月萱是本家,那么这笔交易我就得重新考虑考虑。”
卖是一定会卖的,可是如果这个人跟李月萱有什么关系,她得狮子大开口,狠宰一顿,要不怎么对得起李家大小姐对她那么“照顾”。
听到这话,李慕阳眉心一跳,可还是没有什么印象,他正要开口,一旁站着的李俊斌提醒道:“表哥,江桥县李家,就是那个老夫人生日宴喝多了耍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