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都是吃闲饭的吗?”她指责看守辛家人的侍卫,“你们知不知道,救治辛文氏用了多少好药材?这些药材都是黎民百姓辛辛苦苦交上来的赋税,就因为你们的失误,就要用来救这个对国对家都毫无用处的废物?——这次就算了,再有下次,你们自己掏腰包!这个钱朕不会再出一文!”
在她发怒的时候,侍卫们胆战心惊,听到最后,皆是长出了一口气。
——原来只是要罚钱啊,陛下宽宏大量,真是自古难见的明君!
于是在易申不知道的情况下,她又莫名其妙地,刷了一波“仁君”的名声。
第二日是小朝,只有一些重要官员来朝会。于是易申懒得去大殿,只在崇安殿召见重臣。
见到傅司徒,她本想问问内阁的章程商量的怎么样了,若是有什么不确定的地方,先交给她一个初步的想法,也不是不可以的。
但她还没来得及问,便被三公九卿六部尚书脸上“臣等有天大的事需禀告陛下请陛下定夺”的表情镇住了。
户部尚书首先开口,他满脸惊喜交加:“陛下,海城知府传来喜讯,去岁海城各州县的甜薯和地薯获得大丰收,今年的育种事宜也已完成,只待陛下批准,便可向江南、华中一代提供薯种,若此事可成,大安黎民无饥馁也!”
户部左右侍郎也连连称是,喜不自胜。
易申在年前便知道了海城地瓜土豆的产量,比现代差得远,但是比起这个年代大安本土作物的产量,简直……没有任何可比性。
她看过几地巡抚送上来的新作物种植培养计划图,觉得没有什么可改进的地方。毕竟她也不是这方面的专业人员。在向户部尚书确定,海城知府在各种地势皆试验过产量之后,便让他们放手去做了。
“第一年若是种这两种作物,可以减免赋税。”易申补充了一点。
户部尚书感动得眼泪汪汪。
接下来便是工部左侍郎。工部尚书年纪大了经不得剧烈的情绪波动,便由左侍郎代为陈述。
“漠西姜男爵进献的轧棉机、纺纱机已经着人安排加紧量产,预计今岁漠西漠北木棉丰收之时,便可用于实处。江南有一织女改进织布机,可用水轮驱动,织布之数较女工手作,可提升两倍。臣与尚书商议,陛下或可赏赐此名织女,以作天下人之楷模。”
易申看看他的折子,发现之时要给这个织女赏银百两,并立牌坊。顿时用朱笔划去,说道:“你们太小气了,如此利国利民的大事,你们就给一百两银子?人家卖两台织布机恐怕都不止这么些钱——封乡君,尚她乡君的嫁妆,许她进地方乡祠享供奉。”
工部的几个官员本也没想只给那名织女百两银子,但这种恩泽于下的事情,通常还是要交给皇帝亲自去做,才能彰显帝王的仁慈。
但是他们真没想到,易申出手这么大方,居然直接封了个乡君,还能享地方的乡祠——这在大安朝,是立了大功的人才有资格的,进乡祠之后,只要大安朝不亡,这人就能享受朝廷给的祭祀,可以说比生儿子靠谱多了。
工部左侍郎连称陛下圣明,然后继续汇报:“鲁地有一工匠,因当地冬季水流不丰,无法驱使磨盘,故改造盘仪,以滚水之气驱动磨盘……”
易申闻言大惊:“什么?连蒸汽机都造出来了?”据她从洋人口中了解到的情况,这时候西方国家还没造出蒸汽机呢。
工部左侍郎思忖片刻,赞道:“蒸汽机!陛下这名字取得真妙!谢陛下给此机器赐名!”
易申小脸微红——她这是拾人牙慧,真不是她取名的技巧高超,不过只是个名字而已,她又不贪人家发明蒸汽机的功劳,她便认下这个夸奖,说道:“按照前面那个织女的品级封赏这个工匠,也准入乡祠。”
工部左侍郎心满意足,结束发言。
兵部左侍郎道:“长宁三卫前千户郑通的伤势已经痊愈,昨日向臣请示,想来向陛下谢恩。”
——在易申打回京师之后,便给郑通翻案了。
不过说是翻案也不大对,因为安兴帝当时还没来得及给郑通定罪,易申便已经回到京城,一锤子把辅郡王一家锤死在通敌卖国的耻辱柱上,郑通当然无罪。
在此之前,也就是易申半夜受到北夷兵袭击的那一次,易申便暗中派郑通回京城,借公主保护其家小之名,将长宁三卫的部分人马调入公主府。
也正是他们,在易申攻打至京城的时候,趁机制服京城九门守兵,为易申打开城门。
在此一役之中,郑通身负重伤,一直在家中养病。
现在,看来是养好了。
易申对这个憨厚老实只是文化水平略低的手下印象很好,当即传他上殿。看到郑通满面红光,至少比半年前胖了十斤的模样,易申表示满意。
“朕诛辅王一战,郑通功不可没,以后长宁三卫便交给你了。”
郑通喜出望外,连忙谢恩。
兵部左侍郎和吏部尚书也恭喜他:“千户是正五品,长宁三卫总指挥使是从二品,郑指挥使这是大大的高升,恭喜恭喜!”
郑通嘿嘿傻笑。
易申看了看他,又道:“郑卿如此功劳,指挥使这职位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