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白芷随身自带的那个农贸市场里, 原本就有一个空置的仓库,被她专门打扫干净,单独放了有关医学的资料跟书籍。
因为当初带着农贸市场穿越时, 里面人流量比较多,穿越后, 里面的人没有跟来, 但是有人随手放在某个台子上的包、搁在一边的书, 也都留下来了。
逛农贸市场的人很杂,姜白芷甚至搜罗到一个行李箱, 里头装的全是医学生的专业书,估计是哪个医科大学生为了考研, 把学校的书全都搬到出租屋去吧,路上顺便来了趟农贸市场买吃的。
这些纯医科的专业书,给姜白芷编写教材的工作,提供了极大的帮助。
另外药店里有些关于药物应用的书籍, 常见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方法等书籍, 传染病的防治等书籍,中医药的常识等书籍,也很有用。
专门的书店里, 跟医学相关的, 有专业性强的,也有比较概括的杂论,还有相对比较系统的中医、西医自学书籍。
这些跟医学相关的书,在过去的十几年里, 已经被姜白芷全部看过了,这才能分门别类、有条有理地被收集在一个仓库里。
如今要利用起所有书本中的知识,姜白芷并不怂, 又拿出当年兼职打工还能考第一的学霸精神来。
“卷一、五官科”
这时候还没有标点符号,姜白芷只在觉得要分隔的时候,用笔轻轻按一个小点。
她之前写教材大纲的时候,还用着毛笔,后来觉得要写的东西可能会很多,甚至需要做一些图画,一直用毛笔写小字,负担太大了,她就拜托二哥给她削了几根合用的木棍笔,只一头是尖的,那笔尖跟缝衣服的针中间部分差不多粗细。
姜白芷用木棍笔蘸墨水写字,就跟圆珠笔差不多,只是需要经常补墨水,而且这木棍笔,即使特意挑了硬质的木头,蘸墨写的字多了,笔尖也会磨烂磨软,得重新削尖或者干脆换一支。
新的一页纸上,最右上书“卷一、五官科”,另起一行,“五官科之眼科、姜记第一、构造篇”。
“卷一、五官科”是这本概论的第一卷,所以单独拿一行来标出。后面“五官科之眼科”,则是表示接下来写的是跟眼睛相关的内容,下面的“姜记第一”,“姜记”的姜,是姜白芷的姜,这段内容是她写的,所以是“姜记”,“第一”,则是指这部分内容的第一部分。
“构造篇”,就是要写眼睛的构造。
姜白芷不能按照西医的区分,写什么晶状体、眼.角.膜,只能按照中医的说法,在“构造篇”概述一下“胞睑、两眦、白睛、黑睛、瞳神”。
为了写好这个,她没有条件像现代医学生一样去解剖尸体,只能去抓了青蛙、弄来死兔子、甚至是抢了村里猫拿下的死老鼠,分别解剖。
她一边结合解剖非人类生物的实录,一边对照专业书里的人眼解剖图、解剖说明等,去掉不能写的,其他都尽量细致地描述下来,还相当给力地画了青蛙、老鼠、兔子眼睛的解剖图,然后解释不同生物的眼部构造有所不同有所相同,可作为参考。人眼就是利用她对真人的观察,画了个正常外视的图,标注一下什么区域对应什么名称。
在她专心解剖小动物的时候,杨二郎过来拜托她三弟帮忙做菜,就看见这一幕,还挺好奇地过去问这是在干嘛。
反正他也识字,姜白芷没停下解剖的动作,示意他自己看旁边写了一点的“教材书”。
杨二郎看了,发自内心,对姜白芷产生了一种极其佩服的心理。
他娘以前爱看书,但看的是那些正常蒙学、经纶、算学书,还有一些话本,这些书不是不好,但跟姜白芷这种……这种……杨二郎不知道怎么形容,就是觉得姜白芷写的这些,是特别实在、特别言之有物的文字,就真的让人很震撼。
若是姜白芷知道他在想什么,定然会跟他解释一番,那些经纶一类,是抽象,她写的这个,是具象。
两者不是一类东西,不能一起作比较的。
若是有人把怎么锯木头、怎么把木头组合成各种家具,也是具象。就是会把实实在在的一样东西、或者实际地怎么做一件事写下来,都是具象。
“我感觉我会的东西太多太杂,”姜白芷说这话时,并没有自负自夸的意思,两个世界相融后带给她的,不是一加一等于二那么简单,“我想把我会的东西传承下去,但是随便找个人跟我学,我也不知道怎么具体地教,就先试着把我会的这些知识区分一下,一个部分、一个部分地写下来。”
“你真要收徒啊?”杨二郎只是从姜家几个兄弟这听说了,现在看到姜白芷这么用心地在做准备,才意识到她是认真的。
姜白芷凑近刚刚切开的部位,简单地“嗯”了一声,然后就专心观察。
这里没有什么放大镜、显微镜,她只能凭肉眼观察、记录,其实还挺累的,能观察到的部分,也相对表面。
但她这种研究记录的方法,把解剖、观察、对比、描绘、记录、加上猜想、评判的内容全部记录下来,在这个世界里,又是开了医学的一种先河。
未来若是有了更细致的观察方法,或者有渠道对人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