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历史因为他的乱入而发生了偏转,但保不齐皇太极就会铤而走险的,攻打大明啊!
刘猛思虑再三,原本打算亲自带兵去后金地盘的,但却是被尚可喜三人以东江一日不可无主的理由劝说了下来,并申请由他们三人出马,到后金地盘去好好耍耍。
是的,在三人的心中,到后金的地盘去,那就是耍的;
至于后金的兵马、和现在的东江军力比起来,完全就是纸糊的一样,根本就没什么威胁可言。
刘猛考虑了之后,同意了三人的提议,让三人带人去后金地盘骚扰一番。
目的不是灭了后金,只是让后金人人自危,没心思去攻打大明;
也顺便打击皇太极的威信,让臣服他的各部落有别样的想法而已。
再顺便,能抢回些人口,财物就抢回来一些,总之皇太极不好过,刘猛就心情舒畅。
而这一次东江镇出兵,分为了三个集团。
一是负责接送的尚可喜的舰队,以及无数大大小小的货船,用来载人载物和武器给养等。
二是负责陆路进攻的耿仲明军团,孔有德军团。
海军没什么好说的,到到后金地盘后,海军留守岸边,而那为数不多的陆战队员们,却是会下船跟随大部队,去好好检验一下自己的训练成果。
陆军的两个军团,配备几乎一模一样。
以步枪兵和炮兵为主,骑兵和掷弹兵为辅,两只队伍分别两万人,足够对付鞑子十万人的部队了。
而这样一来,原本要进攻大明的皇太极,就被憋屈的彻底留在了盛京城中动弹不得。
不是他不想带人去灭了这几只人马,但是。。。他是真的打不过啊!
面对那一见面,就是大炮轰击,排枪枪毙的战法,他是真的感到无能为力,也可以说是上天对他的不公平。
为什么要在他皇太极的崛起之路上,弄出了东江这个绊脚石。
关键是,这绊脚石不仅会绊住他前进的步伐,还TN的会刺破他的脚掌,让他伤不起。
当然,这也是皇太极在派出几只兵马,去围剿这些东江军失败后,才得到的深刻领悟。
用句现代的话来说,那是多么痛的领悟啊!
是的,前前后后被东江攻破的城池就有好几座,被派去围剿的兵马被摧枯拉朽的击败,死伤了好几万人马。
到了后来,皇太极都不敢派人迎战了,只能龟缩在盛京城中,眼睁睁的看着耿仲明和孔有德在他的地盘上撒野。
一直到九月,三人才满载着抢来的物资和人口,浩浩荡荡的乘船回了双岛。
这个时候,皇太极也终于明白了,刘猛就是不想让自己好过,就是要告诉自己,有东江在,就不要跑出后金地盘去随便溜达了,否则就灭了你。
不要不相信这点,皇太极是深刻的明白,要是东江镇想要灭了大清,那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而之所以留着自己,目的似乎只有一个,那就是不让大明朝廷好过。
这是什么,另类的养寇自重吗?
皇太极是这样认为的,驻守在关宁防线的祖大寿也是这样认为的。
虽然,这一次他又从东江军手中,买到了不少的鞑子人头,换取不俗的战功。
但祖大寿也明白了,东江刘猛的实力强大到了什么地步?
他甚至在想,这刘猛到底要干什么?
说他有那心思吧?却又不到大名地盘去搞事情,就呆在双岛上发展!
说他爱国吧?明明有实力一举灭了大清的势力,他就是不干!
就是把大清的地盘,当做自己的后花园一样,高兴了就来溜达一圈,不高兴了就来放肆一回。
这样的做法,别说祖大寿看不明白了,就连新进被提拔起来,在剿匪中战绩不俗的卢象升、孙传庭等一众干臣也看不明白。
他们是不可能明白的,刘猛就是挂逼,熟知历史的他,当然明白大明朝廷会灭在闯王李自成的手中。
只要刘猛到时候,做个黄雀出手灭了李自成就可以名正言顺的当主人了。
又何必现在就跳出来,让人说闲话呢?
大明朝的进程,也如原来一样,就在这一年高迎祥在率军出汉中,谋攻西安的途中,在黑水峪被孙传庭伏击,战败被俘而死。
而远在大洋彼岸的尼德兰王国,也终于知道了韦麻郎战败的消息。
这也给德兰王国以沉痛的致命一击,一百五十艘战舰的损失,是尼德兰王国无法承受的重大损失。
这样的后果,不用想也知道,尼德兰王国从此就从海上霸主的地位跌落下来。
但却又不得不咬着牙,从国库中取出大量的金银财富,以及从东亚获得的利益,前往双岛换取那些被俘士兵回来。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战舰损失了还可以再打造,但那些成熟的海军士卒,却不是一天两天可以训练出来的。
这些海军士兵都是巨大的无形财富,荷兰人必须要拿回来,才有重新称霸海洋的机会。
当然,导致尼德兰王国战败的罪魁祸首、韦麻郎也要换回来,明正典刑以平息民众们的愤怒。
而身在石城岛战俘营中的韦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