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喝到大半,他犹豫了一下,驾马跑到了汪永昭的身边,一言不发地把竹筒伸了过去。
汪永昭看得他一眼,便接过竹筒,把那剩下的喝入了口。
七月底,边漠越发炎热起来,三镇也很是缺水,所幸移山的大军随之也运来了不少水车,再有得那大东,云沧两州的支援,节镇里的人才不至于因无水而无法生活。
这时那几个泉口也被深挖了出来,也算是解了一些燃眉之急,但每家每户的用水都有份额,每家只提得了一桶到两桶的水,要是谁想痛痛快快地想沐浴一翻,怕也是不能够的。
但平民百姓也没几人讲究这个,那水只要够喝够做饭,倒是谁也无什么怨言,但也只限于一般平民百姓,也有些家道好些的,便要讲究得多,挖空了心思收笼那管水的军爷,想多提得两桶水另做他用。
沙河镇的判官严轩是个极度严苛之人,当他发现管水的几个人不按章办事后,便当着众人的面在闹市行刑,要各打他们每人二十大板子。
打人途中,汪怀善正跟在汪永昭身边骑马而回,看得他们到,沿路的人都让出了路。
这时汪永昭一声不发地翻身下马,大步走到了判官前,坐在了判官的主位上,淡淡地道,“接着打。”
“是,接着打。”严轩一扬手,厉道,那板子声便又再响起。
待人打过后,汪永昭才问,“为何而打?”
严轩便解释了一翻,汪永昭听后对他道,“甚好。”
说罢,他起身轻拍了拍他的肩,朝得他点了下头,才又翻马带了大队回府。
路中,汪怀善问,“您一直都是如此信任您的人?”
看人打过再问原由,他倒对那判官真是信任之极。
汪永昭侧头看他,汪怀善看不到他被遮布挡住的大半张脸上是什么表情,却听得他这位父亲大人淡淡地说,“能替我卖命之人,有何可疑?”
“娘也这样说,她说要信任那些帮你忙的人,不能让他们寒了心。”汪怀善说得抬头看了看天,好一会才抬得头下来,问他道,“您说,好多人都明白的道理,为什么那最最聪明的人却是不明白呢?”
“因为他不在意你寒不寒那心……”汪永昭说着冷酷地直视着他,“他有比你寒不寒心正重要的事要在意,他没什么不对,倒是你,婆婆妈妈不成体统,枉费你娘对你的心。”
汪怀善一听,翻了个大大的白眼,随口咕噜得了一句,倒没有回什么话。
他都忘了,他父亲大人可不是他娘,什么事都能给他一个可解的答案。
这人,对着他说话不是斥他就是训他,昨晚他是中了邪,才把他当成了他娘。
今日他们回得尚早,张小碗正窝在内屋里偷偷得给汪怀善做鞋,她这大儿子常在大夏国境内,她这些日子便找着了可靠的人问得了大夏人的鞋是怎么做的,便想着给汪怀善做得两双带着,这几日她都是偷偷地干活,哪想汪永昭的早回杀了她一个措手不及。
本来听得门响,她还道是婆子来了,谁料进来的是汪永昭,张小碗便傻了,看得那上下打量她的汪永昭,她下意识地就想掩藏,但大桌上全摆满了布和鞋底,怎么藏都无济于事。
最终,她清咳了两声,站了起来,一手扶着腰,突然计上心来,“哎哟”了一声。
汪永昭又扫了桌子一眼,并没有过来,冷静地站在那看着她。
“这……”张小碗皱了皱眉,她也知无法解释了,便还真有些尴尬地扶了扶头上的钗子,一时之间也没了言语。
汪永昭这便走了过来,把她的钗子拔下又插下,看得张小碗拿眼往上瞥他,他淡淡地道,“斜了。”
“多谢您。”张小碗扶着腰福了福身。
“嗯。”汪永昭漫不经心地应了一声,又扫了一眼满是布的桌子。
张小碗看得过去,长吁了一口气,知是躲不开,便说道,“您说罢,要如何才答应我给怀善做得两双鞋带走。”
“谈条件?”汪永昭翘了翘嘴角。
“是呢。”张小碗转身去倒了水递给他,看着他喝完又道,“我精力尚好时才做,不会累及身体。”
“那便做罢。”汪永昭点了头。
“啊?”本还在肚子里想词委婉地再说得几句的张小碗微愣。
“你答应了条件……”汪永昭伸出手摸了摸她的肚子,“我记着了,还有别忘了你所说的,不会累及身体,小山媳妇明日即到,明日让她陪着你时你再做。”
张小碗听得摇摇头,这段太平时日都让她有点忘了,汪永昭是个对谁都不愿意吃亏的人。
次日小山媳妇进了沙河镇,同时她也带来了几封信,交给了汪永昭。
其中有一封家信,是汪永安写来的,信中说汪观琪的身体怕是不行了。
汪永昭交给张小碗看后,张小碗什么也没说,只是安静地看着他。
“我要叫黄岑回去一趟。”汪永昭看着桌面,慢慢地说出了这一句。
“是。”
“不问为何?”
张小碗摇摇头,笑了笑,什么也没说。
汪永昭看得她一眼,静默了一会,才说,“这当口,我不能回去,你也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