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画当周2.7亿,票房预测直接朝着6亿关卡点往上跑,是什么水平?
货真价实的档期霸主。
虽然内地影市未来几年这种2天破亿,4天3亿的放映情况开始变得频繁,且《环太平洋》的成绩上限和已经凸显的受众面也跟《阿凡达》差了许多,但......这还只是2010年的内地市场。
先不说影院辐射面、银幕数量,依旧处在高速的发展期,就说此时内地的a类大片普遍只由那么少数几个大导能让投资商们有信心投资,相对稀缺的产出完全满足不了观众因财富增长日益需求的精神建设背景,天天整些小成本或者剧情向电影本就使得影迷们憋着一股气。
10年的内地放映情况普遍是怎样?
首周末三天能拿到3000万,就很了不起了,过亿级别的市场成绩基本就能进入本土年榜的票房前十。
这也是为什么屡屡有好莱坞大片被引进后,不需要多少宣发就能轻松碾过一众国产片――市场大环境不同,且中影都是精挑细选,除去政治地缘的因素,引进来的,基本都是视效为主,打剧情片的话,光观感体验都碾压了,也不用在乎故事不故事性――只有同一级别的电影,才能沉下心来比拼剧情厚度。
非要概况的话,这就是很典型的降维打击。就好比日后能在国内经受住千万用户考核的互联网产品,走出去后基本没发生过因访问量导致网站崩溃的事。
《环太平洋》也是如此。
它的技术并没有刷新观众们的认知,但却轻松击穿市场大盘的上限。
9月末的一周,那时的票房累积额度不足7000万,而现在,已经超过了2.87亿,涨幅达百分之400,且同期放映的所有电影共享不到0.5成的份额,宛如年初《阿凡达》飓风般的登陆。
而且,你还不能怪什么,这本就是观众给出的最直接的选择,对比同期大盘高度来看,《环太平洋》是存在强烈的引流效应,使得很多本来不消费的观众自发的走进了影院。
从这个角度看,对院线商来说,恨不得站起来欢呼今年这个假会过得舒服,业绩指标大大的有。
毕竟,在全国6成的银幕份额里,《环太平洋》开出如此的好成绩,也就意味着大家倾注资源的成功。指不定还得加映,继续提升性价。
......
京城,上造传媒,公司内的气氛不是一般的凝重。
没法,自从他们没有撤档,颇有些侥幸的认为能在《环太平洋》的冲击下吃进去一部分票房,不是没有可能的落实行动之后,这些积极关注影市风向,期待着什么的制作人很快嗅到了另人不安的气味。
一开始,知道那部大作午夜场imax影厅座无虚席,报收150.2万时,上造的人只是稍许坐不住;
知道首日入账7300多万后,有些人咽了一口唾沫,在厕所、在饭馆、在办公室,在工作岗位上,总有出现窃窃私语的声音;
然后,看着它破2亿,看着它快速朝着3亿关卡迈去,丝毫没有停滞,不安如乌云般进一步扩大,盘旋在了每个职员的头顶。
他们每个人都清楚应该要做些什么,不能就这样看着事情发展下去,但谁也不知道该怎么做、如何去应对,哪怕是一开始抱定了撤档是亏,不撤大不了也是亏,以不变应万变的那个人,心里也渐渐的失衡、失落,沮丧之余再度对周边的事务生出了莫大的怨气。
但,木已成舟,先前不退,此时要退也不可能了――当院线安排好拷贝下放到各地的影院之后,绝没有在收回来的可能,哪怕是档期炮灰,也得按规矩走过一遭。
院线可不好说话,尤其是对待那些没有出过成绩的制作公司。
一晃,10月7号,星期四。
一大早,这些个上造传媒的职员、管理层一个都没有拖沓,远比往日要准时的出现在了公司。
在原本的设想里,今天,可能会是许许多多的人大半年筹备拍摄的辛劳和功绩,到底能得到怎样的回报,是论功行赏的好日子。
但此时,没一个人脸上带着笑意,整个的工作氛围也弥漫着一种低压。
直到大老板撑着疲惫的身体,召集会议之后,氛围就更糟了。
各部门的管理人员一个个枯坐不语,也有心态不好的,脑门直冒冷汗。
“都说说吧,该怎么办?”良久,大老板开口问了,语气掩不住的失落。
但总算会议变得有生气了些。
昨天,他们的《大明宫传奇》在85家影院、237块银幕上映,却只取得了57万票房,没有掀起什么波澜的成为下一批撞在《环太平洋》这块铁板的沙砾。
“差距实在太大了,在观众中间我们的电影根本没有号召力。”宣传部的人艰难的诉说着一个事实,“去看看那些影院的购票队伍就知道了,500个人,498个都是冲着《环太平洋》去的,而且看完之后散场了呼声也很高,很容易影响到其他影迷的选择和判断。我向博纳的一个发行人员打听,他说,哪怕是工作日,那些iamx影厅的票都不愁卖。”
“大家都是做电影的,我们管它怎的。它卖得好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