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快更新好莱坞传奇导演最新章节!
好莱坞现在很流行超级英雄电影,拍得好的票房都很高。
但为什么唯独《黑暗骑士》被捧上神坛?
如果有看过福克斯和索尼构建的角色体系,以及华纳时灵时不灵的瞎操作,这些影片本质上还是狗屁倒灶的爆米花,突出一个叙事明快,点出主题即可。
当然,观众喜欢就行,真要探究,都是吃饱了撑的。
后来也有人讽刺说是华纳吃了人血馒头,疯狂营销,但如果《黑暗骑士》本身不过硬,观众去了影院,出来也会骂娘。
举个例子,《世界最后的夜晚》。
多少人被忽悠的所谓“一吻跨年”的噱头,交了学费,难道它算很成功吗?
再说回《黑暗骑士》。
其实这个片名是没有打出《蝙蝠侠2》的,因为诺兰觉得它从剧情上来讲确实是《侠影之谜》的续作,但本质上,是属于两部不同的电影。
之所以着重这个,是因为在诺兰之前没有一个导演真的诠释过什么叫黑暗骑士,哪怕这个名头几乎是蝙蝠侠的代表。
而且,这个角色拍了很多部,真人的、动画的、搞笑的、哥特的,但都没有触及过更深层次思考过身份设定。
以过去的那些制作来说,黑色只是蝙蝠侠的底色,骑士则约等于英雄名号,归根结底,还是套着漫画玩了一个所谓的骑士模板。
与超人力拔山兮的人设没什么不同,都很表面。
直到诺兰脑洞大开,把布鲁斯-韦恩拉下神坛,赋予了新的黑暗骑士的含义,即一个背负着暴力原罪、无法被法律与体制认可的另类。
更别提,诺兰真的会为这种解释覆盖环境说法。
从第一部《侠影之谜》就能看出来,哥谭的堕落,是司法系统成了恶势力勾结的地方,犯罪集团把控着整个城市的命脉。
并且,越是讲究合法的程序正义,就越会被恶势力操控。
第一部里,瑞秋知道犯罪团伙之一的老巢在哪,却苦于没有证据和能够执行的司法体系就可以看出来。
有时候,罪恶被放纵的,恰恰是体制,这便是诺兰在诠释蝙蝠侠之前,着重笔墨构建的“民风淳朴大哥谭”。
有了这个环境背景,布鲁斯-韦恩的转变就非常的合乎情理——与其在法庭上和犯罪分子兜兜转转,不如重拳出击直达病灶。
而为哥谭这座城市注入一剂猛药的,便是白天的富家公子,晚上以暴制暴的黑暗骑士布鲁斯-韦恩。
诺兰,也是真的在为一个漫画人物追溯其本质的严肃思辨。
就是这种身份上的对立、反差,以及身不由己的矛盾心理和自我否定,赋予了蝙蝠侠古希腊英雄般的悲剧色彩。
一张大床,几个监控屏幕。
布鲁斯-韦恩在阿弗的碎碎念中,利索的上药。
每一次的行动,都不是那么顺利,解决麻烦的同时,布鲁斯的身躯早已伤痕累累。
阿弗心疼的表示,其实你可以歇歇。
布鲁斯却觉得蝙蝠侠不应该有极限,如果有,那就做得更好。
另一边。
哥谭迎来了一位新上任的检察长,哈维-丹特。
此人在做决定时,有个习惯,便是拿出一枚他爸爸留给他的幸运硬币。
法科尼下台后,黑帮选出了新的头领马若尼。
哈维和瑞秋一直想用法律制裁他,但找来的证人却在法庭上推翻证词,还拿枪威胁作为检查长的哈维。
台下,布鲁斯-韦恩旁观着,脊背一挺,正想干些什么,哈维已经夺过枪支,一拳放倒了在法庭上不遵守规矩的证人,赢得了大家的掌声。
这也让瑞秋十分欣赏这位新上任的检察长。
夜晚。
哈维和瑞秋去了一家餐厅吃饭,正巧遇上了携带女伴的布鲁斯。
四人拼桌后,话题不可避免的谈起了哥谭的治安以及那位黑夜义警。
布鲁斯的女伴觉得,他们更需要的是由哥谭民众自己选出来的英雄,而不是一个躲躲藏藏,凌驾于法律之上的制裁者。没有人赋予蝙蝠侠制裁的权力。
但哈维却反驳了这个观点,他说,非常时期,就需要这样不图名利,担起责任的人,他还表示自己也愿意努力扫清哥谭的黑恶势力。
布鲁斯听着哈维的讲话,结合今天法庭上的一幕,颇有些遇到知己的感觉。
他其实一直明白自己这种做法的局限性,以暴制暴的正义也换不来哥谭的岁月静好。
这一晚。
布鲁斯终于遇到了一个嫉恶如仇、思想开明的铁腕强人,他仿佛看到了另一种途径,正义更好执行的方向。
随后的日子里。
白天的布鲁斯会用一场场宴会,用金钱与名望为他的竞选加油助威;
黑夜的蝙蝠侠则为哈维鞍前马后,用拳头和身躯破坏黑恶势力的行动。
黑帮储存黑钱的银行暴露后。
刘氏提出建议,由他负责转移剩下的黑钱,还自信的表示他已经乘坐了返回港岛的飞机,一切顺利。
黑帮众人心情烦躁中,抢了他们银行黑钱的小丑突然现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