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下子旁人不说,只说几个已经出宫开府的皇子,那真是眼红得要死,他们建皇子府的时候,皇帝都没这么大方过,到底谁是亲儿子啊?
连和郑秀感情最好的四皇子,都开玩笑似的冲着他抱怨了几句,只有太子不为所动,反正他住的是东宫,有什么要动土的,也不必自己掏腰包,都是从国库出钱,国库、私库,还不都是皇帝的,没什么区别。
营造司给出的工期是一年,郑秀掰着手指一算,园子造好,他的小姑娘也就该及笄了,他正好能把小姑娘娶回来一起入住新园,于是眼睛眯成一条缝,喜滋滋给园子起了个名字:好合园。
百年好合,这就是他和她的一辈子。
只是裘怫对着这直白白的“好合”两个字,羞得不行,不敢想像别人瞧见这个名字心中会怎么想,于是写信建议郑秀在这两个字中各取一笔,改成“子一”。郑秀一瞧,又乐了,答应得飞快,还回了信,只写了八个字:执子之手,一生相守。
裘怫:“……”
裘怡在旁边看得眼红,也写了信跟赵词有来有往的商量起要怎么安置家宅,建园子是别想了,赵词不比郑秀,有偌大一座国公府可以随便折腾,就算他被平郡王府分出来后,皇帝可能会给他个郡公的爵位,顺带再赏座郡公府,但他的郡公府无论是位置还是面积大小,肯定是不能跟荣国公府相比的,因为荣国公府是皇帝潜邸改建的,独一份儿,只凭这一点,别说是郡公府,就是郡王府、皇子府都得乖乖的低头俯首认怂,也就亲王府在位置和面积上能与之一拼。
赵词心里明镜儿似的,也不跟郑秀去攀比,只认认真真的跟裘怡在信里有来有往的讨论着,虽然他的郡公府还在天边儿上,但还是讨论得是一头的劲儿。
人生如朝阳初升的少年男女,又怎能不对未来充满期盼,尤其是自己亲手规划的未来,更是有着无限的美好与憧憬。
这一年最后的两个月,就在两对小儿女们对未来的美好期盼中悄然过去。
赶在年关前,苏氏终于从裘族祖地归来,带着女儿女婿,以及正式成为她的儿子的昆哥儿。裘怫又一次得到太后恩准,回了裘家,与母亲姐妹兄弟过了一个团圆年,直到过了上元节,才重回流香庵。
傻子都看得出来,太后的懿旨其实已经形同虚设,太后都睁只眼闭只眼不管了,其他人自然更不好指责什么。
不过上元节之后,裘怫反而不怎么出流香庵了,专心的抄经和绣嫁妆,因为之前几个月,她出席了太多的交际应酬,导致抄经和绣嫁妆的进度严重落后,不得不加紧补上,否则,抄经就算了,太后也未必会检查她抄了多少本经,可等郑秀和她的婚期订下,而她的这些嫁妆还没有绣完,那就……太遗憾了,虽然可以请人绣,但总没有自己亲手绣的来得更合心意。
今年的二月,京城很热闹,因为是春闱年,从会试到放榜,再到殿试,前三甲会花落谁家,哪家呼声最高的才子却落了榜,谁谁家准备着榜下捉婿,这些话题都成了京中的热门,大街小巷,茶楼酒肆,乃至于秦楼楚馆,都充斥着这些声音。
就像太子妃当初对皮秋阳说的,这一榜,皮秋阳高中,太子在背后下了多少工夫且不提他,皮秋阳也确实是有真才实学,再加上相貌出众年纪又少,殿试上,皇帝就当场点了他探花,只是太子想他入吏部的期许没能实现,皇帝直接把这位少年探花送进了翰林院。
好吧,至少这证明皇帝对皮秋阳的期望还是相当高的,太子失望之余,也很欣慰。虽然他眼下没办法往吏部安插亲信了,但进了翰林院后,皮秋阳的仕途之路会走得更长更远,长远来看,对他也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大登科后就是小登科,官服才上身,喜服就跟着而来,皮秋阳订亲的那家姑娘,三月里正好及笄,太子妃亲自替她主持了及笄礼,给足了姑娘家的面子,于是在婚期上,女方便只有退让一步,顾不上婚期太紧,五月里就把姑娘嫁了出去。
太子妃如此急切,自然是害怕节外生枝,只想着皮秋阳娶妻生子后,那些不该有的心思,就能断得一干二净。
这场婚礼虽然办得急促了点,但该有的数礼一点没少,何况太子妃当日还特地回了娘家给弟弟捧场,因着这场婚礼,京中自然是又热闹了一番,少不得还有人对皮秋阳功名和美人兼得,嫉妒羡慕得不行。
婚礼前夕,皮秋阳抱了一坛酒去了荣国公府,郑秀把他扔在门房上扔了一天,直到天快黑了,皮秋阳还是抱着酒坛等在门房里。
没奈何,郑秀只好把人放了进去,上上下下打量皮秋阳,觉得又重新认识了一回这个对自家小姑娘心怀企图的家伙。
这哪是什么京中闻名的少年神童,根本就是个赖皮狗。
皮秋阳只当没看到郑秀那不加丝毫掩饰的表情,将酒坛子放下来,道:“今日我与国公爷一醉方休。”
郑秀瞅了瞅那顶了天就只装了半斤酒的小酒坛子,心想这要是能一醉方休,赶明儿个他郑字倒过来写。等真的喝开了,郑秀才认识到皮秋阳的险恶用心。
皮秋阳根本就不是来灌醉郑秀的,他是来灌醉自己的。这家伙,就是个三杯倒,还是那比大拇指没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