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半个时辰就能做出决议的事情,皇帝硬是拖了内阁辅臣两个多时辰,眼瞅着晌午都过了,内阁们都是有些年纪的人,一个个饿得都快眼花了,皇帝也没想起叫人送些吃食进来再继续纠结犹豫。
到最后,内阁们熬不住了,都是爱玩聊斋的,哪个不是有点道行的妖精鬼怪,早瞧出皇帝纠结的是什么,于是私下里对了几个眼色,内阁首辅作为代表站了出来,问了一句:“不知陛下心中可有更适合的人选?”
这老头儿饿得声音都发飘了,不过却准准的戳中了延丰帝的要害,差点儿就想掀桌子怒吼了,就是没有更适合的人选,所以才纠结啊,要是有,皇帝还纠结个什么劲儿。
这要到哪里再去寻一个够身份、有理由、还能冒充一把纨绔的妙人儿,才能让百官闭嘴吭不出一个字儿来。
“就这么办吧……”延丰帝终于妥协,有气无力的摆摆手,放过了这几位瞧着像是要打摆子的内阁们,待到几个老头儿行礼告退,他又补上了一句,“若是太后震怒,诸位爱卿可要赶紧来救驾啊。”
郑秀要出京,最大的阻力,不是皇帝,而是太后啊,那才是太后的心头肉,眼中宝。
内阁们简直被卖惨的延丰帝给雷得外焦里嫩,一个老娘们冲儿子发火,几个老头儿跑来救驾,这叫什么事儿,只当没听到,一个个都不打摆子了,脚底生风,跑得那叫一个快。
瞧瞧,这就是他的臣子,一到关键时刻,个个都是聋哑老人。
延丰帝习惯性的开始吐槽,可惜,郑秀不在,没人当他的听众了。
郑秀这会儿在哪呢?当然是在太后的寿康宫里,正在对着太后卖惨,说他是个想爹想娘的可怜孩子,想娘容易,看看太后就成了,据说他娘生得和太后极像,可想爹怎么办,总不能去建平伯府看建平伯吧,先建平侯和现在这位建平伯,生得可不像。
这惨卖得,太后都哭了一场,哭完了,才揪着郑秀的耳朵问他打的什么坏主意。所谓知郑秀者,莫过于太后也。
郑秀老实极了,就回了太后一句话:“我真的想爹了,我想看一看英魂坡!。”
先建平侯就是在那里,大破蛮族,然后追击三百里,直捣黄龙,生擒了蛮王,换来了边境十几年的太平,后来,先建平侯伤重不治在雁门关溘然长逝,雁门关百姓感念他的功绩和恩德,就在英魂坡那里建了一座英魂祠,立碑记载了那一场破蛮大战,并将那一战中死去的英烈们供奉在祠中,永世享用雁门关百姓们的香火。
太后听了这话,顿时就沉默了,郑秀有些不安的看着她,太后注意到了他的紧张不安,忽的伸手抚了抚他的头顶,道:“一晃十几年,哀家竟忘了,你也会长大。”
没有父亲的孩子都是可怜的,没有母亲的孩子更可怜,而郑秀父母双亡,她和皇帝再疼爱宠溺这孩子,也终究替代不了他的父母。先建平侯功勋显著,哪个孩子年少时不向往,不在暗地里希望自己也能成为这样的英雄,郑秀会想去雁门关看看,再是自然不过。
这些年太后和皇帝将他拘得紧,小时候也就罢了,如今郑秀一日大过一日,自然会有自己的想法,会有自己的向往,太后再是舍不得,也不能总将他拘在身边。
终归,她已老了,而皇帝也将老去,到最后,这世上,只剩下郑秀一个,她和皇帝都无法看着这孩子到最后,郑秀能依靠的,不是太后,也不是皇帝,而是他自己。
男儿立身天地,总是要有自己的追求和成就的,趁着现在,太后和皇帝还能看着他走上一段,那就只有尽量的放手,让他去闯,去干,失败了不要紧,也总有人替他兜着。
郑秀看着太后此刻的表情,不知为什么,竟是心里酸得难受,嚅嚅道:“姑祖母,孙儿……孙儿……”
他说不出反悔的话,少年人的目光,总是爱看向远方,因为近处的风景已经看够了。
“那就去吧。”太后却突然舒了一口长气,慈祥和蔼的面容上露出了释然的神色,“小鹰长大了,总是要飞的。”
郑秀怔怔的,像小时候一样,把头埋进了太后的怀里,紧紧的抱住了太后年纪的身体。
晚膳的时候,延丰帝到了寿康宫,还没对太后提起这桩事,太后已经先对他道:“阿秀大了,咱们这些做长辈的,该放手时便要放手。”
延丰帝愣了好一会儿,才笑骂道:“这臭小子……”
连太后都说服了,不放他去都不行了,臭小子,毛都没长齐,做事倒是已经晓得方方面面的去周全,不教上位者有半点为难,倒是个能办事的料子。
于是,两日后,荣国公要去雁门关凭吊先建平侯的消息就在京中传开来,会传得这么快,一是因为郑秀本就受人关注,二是是因为皇帝亲点了几家勋贵子弟同往,这其中,就包括了忠毅伯府世子苏伯勤。
别家府上是什么反应没人知道,反正,忠毅伯府一下子就有些乱了套。怎么会点中苏伯勤的?难道就因为他陪着荣国公打过几回马球?
这是无知者的想法,反正,苏长英是不会这么想的,身为一个在官场上已经混了十几年的老油条子,他头一个反应,就是在想皇帝的目的。
难道是想知道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