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到长公主请帖,左相稍微疑惑了一会儿,然后就让人回信,说他会按时前去拜访。
长公主寡居,本来不应该在自己家见其他男人,但是左相年纪这么大,品性多年来大家有目共睹,即使他只身一人前往长公主府,也没人会说闲话。
抽出时间,左相来到长公主府,三言两语客套之后,他才知道长公主把他请过来意图是什么。
她想让左相做媒人,去摄政王府,替她独女提亲。
说媒也是有讲究,本来婚姻之事,需要两家家长互相暗地里点头,然后再请媒人过去,正式提亲。但是摄政王情况太过特殊,他双亲已经亡故,除了他自己,家中没有一个可以主事人,如此一来,长公主只能折中,请一位同样位高权重长辈来代替她开这个口。
至于为什么要私下里,当然是长公主还想给自己女儿留几分面子,女方提亲终归对名声不好,她希望等这件事成了以后,由江遂把明面上流程再走一遍。
左相听着长公主文绉绉言语,直想发笑。
有些人是越活越聪明、越活越稳重,可也有些人相反。
长公主年轻时候还算是一个奇女子,她大气、懂事,永远都能维持自己作为公主风度与自尊,远嫁之前是这样、远嫁之后还是这样。二十年前,左相最欣赏就是长公主这样女人,因为他觉得这样女人识大体,然而二十年后,左相想法已经彻底变了,现在他看着长公主,满脑子只剩下可悲可叹四个字。
自从二十年前从东流回来,长公主一直都做足了寡妇态度,几乎不踏出家门,几乎不和其他人说话,哪怕后来她改嫁了,也还是这样,世人对出嫁女人确实苛刻,但在长公主这里,对她苛刻人,只有她自己。
二十年独居生活渐渐改变了她,让她从一个可以为了家国大义连命都赌上人,变成了现在这个短视、傲慢、又自私样子。
除去那些看似温和有礼辞藻,其实她话里话外都是一个意思,摄政王太年轻了,他在治国上虽然有建树,可在为人子为人父这方面,还是什么都不懂。而一个人哪怕天分再高、能力再强,不成家,终归还是缺了点什么,正好,她女儿看上了摄政王,所以,她准备多联合几位大臣,对摄政王施压,让他答应这门亲事。
虽然这样做,她也觉得自己过于卑劣,但她是为了摄政王好,以后他会明白她良苦用心。
左相很奇怪,长公主是怎么做到,一边说着最谦虚话,却又一边做着最傲慢事,而且看她样子,她好像一点都没意识到她说这些有多可笑。百姓们二十年来吹捧已经让她忘了自己到底是谁,恐怕现在她内心深处,也认为自己是整个天下最贤良女子,摄政王能娶她女儿,是他几辈子修来福分。
其实在长公主心中,左相不是她想找第一人选,右相才是。毕竟右相和江遂爹过去有交情,而右相身为公卿之一,地位也比白屋寒门左相高了不少。
然而右相和长公主一向话不投机半句多,虽然两人从没起过冲突,但是长公主能从右相那笑眯眯面皮底下,感受到一分不易察觉鄙夷。
所以,她才找上了左相。
长公主终于说完了,她看向左相,后者微微扯动嘴角,“可怜天下父母心,殿下意思,老臣已经明白了。说句厚脸皮话,酿善县主也是老臣看着长大,她婚事,老臣当然要关心一二。”
听到这话,长公主神情松动,刚要笑起来,又听左相话锋一转,“但是,恕老臣直言,刚刚您说这些,都是无用之功。摄政王是何许人也,殿下不会不知道,区区几个大臣,还不能让他转变态度,大臣要是有用话,与已故江大人交好右相不会无动于衷到今天,有他在,恐怕现在摄政王世子都能打酱油了。”
这些祝韶长公主都考虑过,但她也想不到其他办法了,她皱了皱眉,轻声问道:“那齐大人意思是……”
左相呵呵一笑,“依老臣之见,公主何必舍近求远,直接找皇上赐婚,到时候王爷总不能抗旨吧?”
长公主愣了愣,“可是,本宫不想为了这点小事就去劳动陛下。”
不止是这点小事,几乎任何事,长公主都不会找上皇帝,出于某些左相不知道原因,她十分忌惮卫峋,平时能不见他就不见他,左相就是知道这一点,才会这么说。
他嗐了一声,反驳道:“县主终身大事,怎能说成小事,若殿下不介意,老臣愿意替殿下跑一趟,向陛下表明您心意。”
长公主仍然有些犹豫,求皇上赐婚确实是最快办法,但是……
左相还在劝她,“陛下和王爷亦师亦友,王爷婚事也是陛下心头之事,若能将自己亲表妹嫁给王爷,岂不是亲上加亲、美事一桩么,若此事成了,陛下定会龙心大悦啊。”
左相说很有道理,长公主将自己代入卫峋角色,不论身为皇帝、还是身为摄政王学生,对于这件事都是乐见其成,不仅能加深摄政王与皇家关系,还能避免未来出现他和别人联姻、渐渐势大局面。
想到这,长公主心中一动,她立刻对左相道谢,表示如果这件事真成了,那他就是酿善大媒人。左相笑直点头,喜上眉梢样子让长公主心又安定了几分,临走时,她让下人拿出一沓银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