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上元节以后,春耕伊始,可能是存稿用光的缘故,时代背景和作者背景都过于敏感的《水浒传》终于放缓了更新速度。但是,由此在朝堂上引发的一系列事端却才刚刚开始。
这其中,首先做出针对性反应的人,或者说第一个跳出来的人破有些出乎所有人意料,却居然是侍御史李经。
而李经上来针对的点也极为有趣。
话说,春耕时期,蹴鞠赛照例休赛。所以,原本用来当做《水浒传》连载载体的蹴鞠赛单也发生了变化,赛事信息消失了,《水浒传》从背面来到正面,而背面则恢复成了各家正店的酒水、外卖的广告。
广而告之,理所当然是赵官家的手笔,很早就在蹴鞠赛单子后面出现了,一般是那些正店吹嘘一下本家的酒最正,风景最好,那个外卖宰相吃了都说好啥的……反倒是之前来源不明的什么《水浒传》稀里糊涂的取代了这些广告。
然而,正是这些很早就依附着蹴鞠赛单出现,此时彻底顶替了蹴鞠赛单的广告单子,引发了春耕期间朝堂上第一波动荡。
正月下旬,御史李经忽然上书弹劾,说这种一半广告一半的传单违背了国家法度。
李经的逻辑很简单,也很直接:
按照他的说法,之前蹴鞠赛是有开封府参与的半官方性质群体活动,这种情况下发出传单,讲解对局双方态势、标注比赛日期座位等等是有官方通告性质的。而广告也好、也罢,趁机利用传单背面空间,则是一种无害的依附行径。
但现在,没有了蹴鞠比赛,这种本身由广告与组成的传单就不算是蹴鞠塞单了,而不是蹴鞠赛单,它就没有了官方印刷品的性质,就是一种私自发行的违禁报刊。
这种东西,不能因为它眼下无害,就允许它出现,否则一定会被奸人钻了空子,将来用作妖言惑众。
不得不 李经做了许多年御史后,终于学聪明了,这次弹劾? 逻辑清晰无误? 直接打了包括辛勤更新的赵官家在内许多人一个哑口无言。
顺便也让所有人不得不去面对问题的真正关键所在——那就是到底要不要放开报禁?
毕竟? 早在年节前,李经的长兄李纲就曾公开上书要求放开报禁的,而一旦放开报禁? 最大得利者无疑是南方的道学书院与大量南方籍贯的退休官员? 因为眼下只有他们能够在邸报之外维持一份受众广阔、影响力颇大的民报。
相对应来说,中原士大夫便是有心,在已经有一份邸报的状态下? 再搞一份民报也未免有些力不从心? 而关西、巴蜀那两地又素来不成气候。
故此? 朝廷一直拒绝讨论这个话题? 再加上赵官家直接出走军中? 这事也就搁置了下来。
转回眼前? 其实只说的话,还是有很多方法的,比如再弄个官方传单什么的,或者干脆换地方正经版印出书,这些都很可行? 但躲得了初一躲不了十五……报禁这个议题总是要面对的。
而这一次? 赵官家也确实没有躲避? 乃是大大方方将李经的弹劾发给了都省? 而且根本不用李经或者李纲再专门上书点破这个问题,直接要都省指着这个奏疏去讨论报禁的事情。
争论非常激烈,但得出的结果却简单至极。
且 事到如今,邸报的作用已经无须质疑了,不光是宋人看自家的邸报,连金人都看大宋的邸报,甚至契丹人也看——有传闻说耶律大石从兰州动身时专门往兰州城内寻当地知州索求了之前几乎所有的邸报,而且专门要求他们留驻在兰州大市场的官员将邸报抄录,不远千里往西面送。
完 全可以说,天底下所有识字的人,都已经习惯了从邸报上获取大宋官方消息。
非只如此,邸报上的诗词歌赋只要登出来会成为文人讨论的对象,发表者也会立即扬名天下,经过邸报认证的词人才是词人还用多说?
邸报上的原学实验则会被赵官家拿出来亲自演示学习,而且还会在经筵上进行复制表演,甚至有传闻说往后几年太学乃至于殿试中都会适当增加部分原学实验的考题,这又意味着什么?
所以,当有人想再弄一份‘新邸报’的时候,却是毫无疑问的遭遇到了中枢官吏们的集体反对……不仅仅是素来态度比较激进的木党,也就是西府相公张浚那边,便是素来同情南方那群退休官吏的水党,也就是都省相公赵鼎为代表的大批持重官员,都表达了正式而严肃的反对意见。
甚至,就连御史台长官御史中丞李光在听取了其余几名御史的进言,外加几名重臣好友的意见后,都与李经产生了明确的分歧。
没办法,这是中央集权制度下中枢官吏的本能,他们尽管内部会有各种分歧,甚至在特定问题上分歧严重,但在共同面对更外层政治结构时还是本能就不愿意让渡出任何权力来,也不愿意看到任何不受控的局面。
你可以在中枢这里搞秘阁、搞公阁,在鸿胪寺名下搞邸报,这都没问题,但你想让朝堂分权给地方,对不起,拿圣旨来……拿来干吗?找茬让赵官家收回旨意。
这种特性,使得马伸、李经等寥寥几人的意见与力量显得那么微不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