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娘把自己知道的王家的那点八卦都说了一遍,譬如某房老公公和儿子的妾扒灰,某房穷的当裤子还装像,最后还说到大房,王若原带回来的礼物都有什么都分了谁,谁满意不满意,然后曲氏写信回家叫曲家弟弟妹妹过来玩什么的,叫唐南珠都不得不佩服她的消息灵通。
“祸从口出,二姐,你收着点,七爷身边人不多,可都不是善茬。”顾氏瞧着二姐一脸得意,不免有些发愁,二姐从小就话多,进了王家的时候狠狠的吃过几次教训才学乖,哪想到跟了七爷这些年,旁的不仅没学到,反而把谨慎也丢了。
七爷这个人十分不喜后院龌蹉,早在娶妻立妾之初便立下规矩,若有内斗,不管双方对错,一律赶去佛堂。
若涉及到人命直接打死了事,所以这些年后宅顶多也就是口角,不敢有大动作。
如今孩子们逐渐长大,为了利益,争斗只多不少,二姐还这么不长心,早晚要吃亏。
外甥马上要成亲,外甥女也要说亲,被连累了就不是小事儿了。
“哎呀,我知道,我又不是傻子,这不是在你们面前吗?我在王家都要憋死了,敢跟谁说啊,正房那个看着像个菩萨,要真没本事就不会接连生了三个儿子才叫我们生,林青青整天捂着胸口装柔弱,天天喊着命不久矣,结果一晃二十年也没见她怎么样,哎~”
顾锦娘也不是真的没头脑,她知道自己的短板在哪,别说七爷的后院,就是在家里,长相上不如品貌清丽妹妹,性子不如自家姐姐温婉柔和,脑子又不是特别聪明,所以她只能把耿直爽快这条路走到底。
嘴直这条路并不好走,大多时候都是得罪人的,很容易就失宠了,好在她娘家给力,三个哥哥各个都出息,妹夫是七爷的救命恩人,随便说几句家里的近况,七爷也能听上半天,生气的时候多少也会顾虑一下顾家这边的关系,给她几分脸面,所以她才这么自在。
这也是顾锦娘一心想把女儿嫁给外甥的原因之一,不说外甥本身就是个有本事的,只婆婆是自家妹妹,女儿嫁过去肯定不会受磋磨这点就够了。
妹夫看着黑黝黝的不起眼,却时常叫七爷挂在嘴边,肯定也不是一般的渔家汉子,只看这两回妹妹回来的穿戴就知道,妹妹的日子没有他们想的那般艰难,甚至可能比他们任何一个都过的好。
顾锦娘越想越好,看着妹妹就想直接提,话到嘴边,就看到妹妹转头去看她那宝贝闺女,不禁撇了撇嘴,决定回去就找七爷,让七爷说,他不是一直欣赏救命恩人唐老三吗?能成为亲家,想必一定很乐意。
顾氏见姐姐终于不再用热切的目光看着自己和儿子,悄悄的松了口气。
亲事是不可能的,不是瞧不上外甥女,她压根就不想跟王家牵扯太多。
儿子将来是要做官的,跟王家这样的大族牵扯多了,难免要沾惹麻烦,要是王家人争气也就罢了,可偌大个世家,却已经日暮西山,闲人多,贤者少了。
她或许不懂官场的弯弯绕绕,只按自家亲戚来处,她第一个就不喜欢王家这样人口繁多麻烦事儿也极多的亲戚。
不止顾氏松口气,顾老太太也跟着松口气,她六个子女,最操心的就是二女儿锦娘,当初就说让她好好的脱籍,嫁给她大哥的同僚,也是一个衙役,她不干,嫌弃对方穷,非得去给主家当妾室,这妾室是那么好当的吗?尤其她那副性子,换了大女儿或者小女儿她都不带这么操心的。
好容易点灯熬油的看到盼头了,现在她又来招惹婉娘和子安,别说婉娘看不上,就是她都不同意。
外孙女淑仪也不是不好,就是没到能配得上外孙子子安那么好,婉娘看似娴静,其实心气儿高着呢,当初太夫人把她给七爷就是想让她进七爷的后宅,婉娘不愿意,才借着七爷想要报答救命恩人的机会站出去嫁给了唐老三。
怎么可能叫将来一片大好的儿子娶个妾生子,将来孩子做官不要脸面吗?淑仪是能担起一家主母的人吗?就南丫一个就能把她摆弄平了。
顾老太太心里拜佛,求佛主保佑,可叫二女儿消停点吧,真把三女儿和三女婿得罪了,第一个收拾她的就是她看上的好女婿子安。
……
一大家子凑在一起吃了半天的家宴,又玩到后半夜,算是提前给老爷子贺过寿,第二天主要就是招待客人了。
顾老实人如其名,交际圈自然也不会太广,主要都是周边的乡亲和以前在王家时候认识的人,不过他有三个好儿子,一个比一个人脉广,又有孙子的朋友,七七八八竟然开了将近百桌。
因为各方面交往的层次不一样,所以客人也都是分区安排的,顾老爷子跟他的老朋友们一起在正院,东边是大儿子三儿子大女婿,这都是守家在地的,西边是二儿子二女婿和小女婿。
没错,王家七郎十分给面子的亲自到场了,他不是为妾室和庶出儿女,而是为了唐老三和他的两个儿子,以及长房王若原而来。
王若原亲自到场,带了陈麟、慕谦的人和礼物,李恪那边单独安排了一对人马,不止给老爷子送了礼,还大名旗鼓的给唐家几口送了礼物,并把人马留下,“顺便”护送唐家人回去。
“唐三叔,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