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边塞之景和京城迥然相异, 立冬不久已是寒风似刀,胡天飞霜。山衔落日沙如雪, 大雁哀鸣孤城闭。
去年冬天,西夏从大瑜手中夺走雍凉,辱杀主将,并以屠城相胁。一年后的今日,边塞风景如旧,城内外之人却早已攻防互换。大瑜军于一月前在城外扎营,这一月来, 他们按兵不动,养精蓄锐, 只为最后一战。
养精蓄锐的日子相比攻城拔寨的时光总会无聊一些。养着养着,某个热血少年就养不住了。
“大将军,我们整顿兵马已经有一个月了。”这是十日内, 武攸远的第三次请战,“在这之前,我军连续攻下广阳,兰沽, 涿县等数座小城,士气大振,这正是一鼓作气,直取雍凉的好时机。再耽搁下去, 将士们难免有所懈怠,囤积的粮草也要告急了。”
顾扶洲抱臂看着沙盘上的西北地势, 静默不语。
“武将军此言差矣。兵法云, ‘上兵伐谋, 其次伐交, 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雍凉乃西北要塞,古往今来均是兵家必争之地,城防坚固,易守难攻,岂是广阳,兰沽那几座小郡能比的。”说话的人名叫史沛,是西北军里的老人,官拜四品宣威将军。
顾扶洲看了史沛一眼。此人以爱兵如子闻名,虽已征战多年,仍会为每一个兵士的伤亡而痛心疾首。对史沛来说,减少我军伤亡是头等要事,他宁愿赢得没那么漂亮,也要护住麾下将士。这是高尚的品格,顾扶洲很欣赏他。
武攸远反驳道:“攻城是难。可今日攻城难,难道等下去攻城就不难了么?既然都是迟早的事,为何不速战速决?”
顾扶洲按了按眉心,道:“攸远,热血是好事,但你这血未免太热了,蚊子喝了你的血嘴巴都要烫个泡。”
在西北一待就是一年,顾扶洲也懒得费劲维持自己的高冷人设,怎么随意怎么来。武攸远等人震惊过后,也渐渐接受了顾大将军的新人设。他们听西北的老兵说,当年顾大将军身中剧毒,从阎王爷那捡回一条命后就已性情大变。那时的顾大将军简直离谱,现在他还算好的,至少不会一天到晚睡懒觉。好在无论是哪种性格的大将军,都不会带他们打败仗。
顾扶洲的话武攸远还是能听进去的。他到:“但请大将军赐教。”
“你忘了去年冬日,赵将军是怎么丢的雍凉了。”
“我没忘。”武攸远迅速道,“去年,赵将军被困雍凉,大雪封路,粮草无法送达。弹尽粮绝之时,赵将军大开城门,殊死一战,不敌西夏精锐,战败而亡。”
顾扶洲道:“还不明白?”
武攸远的才智全点在了兵法上,顾扶洲这么一说,他便懂了,眼中一亮,道:“大将军是想和去年一样,耗其粮草,逼得他们不得不开门求战?”
顾扶洲颔首道:“没了广阳,兰沽,涿县等郡,雍凉的粮道已经被封了,再大也是一座孤城。我们有源源不断的粮草供给,而城中的西夏军只能坐吃山空。只要形成对耗之势,再攻城时我军伤亡至少能少一半。”
史沛对顾扶洲所言无不赞同:“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妙啊。西夏便是把广阳等郡所有的粮草都带到了雍凉,再加上雍凉城内原本所囤,最多能让他们支撑五十日。现在已经过去了一个月,再等半月,敌军要么饿死,要么和赵将军一样开城迎敌,军心必乱,那时我军已经养精蓄锐了两个月,还怕拿不下雍凉么!”
武攸远一番沉思,也认为对耗乃上策,但他仍有疑虑:“西夏需要粮草,我们也需要粮草。对耗之势的关键,是我们能耗得过西夏。”
顾扶洲转向沈淮识:“我们的粮草还能支撑几日?”
沈淮识道:“不足十日。但林太医在信上说了,江南有一大批粮草已于月初走水路北上,到轨州再转陆路,想来用不了多久便能送到大营中。”
史沛激动道:“这时间绝对够!”
“前提是粮草能顺利送达。”顾扶洲衡量之后,道,“淮识,麻烦你回轨州一趟,亲自押送粮草到雍凉。”
沈淮识道:“我这便动身。”
商定过后,顾扶洲又和武攸远对起了攻城所需军械的数量。史沛见状,忍不住道:“大将军此次回西北,着实变化不少。”
“嗯?怎么说。”
史沛道:“两年前大将军在西北时,一到议事时就头疼,凡事都让赵将军做决策,哪会像现在这般,事无巨细,莫不过问。”
“没办法,太想赢了。”顾扶洲低笑道,“我不能死的。”
西北战事已到最后关头,为了这批从江南运去西北的粮草,林清羽已有三日未曾合过眼。那一批粮草,至少能让西北大军支撑一个月。如今诸事皆定,他总算能心下稍安。
走出兵部时,林清羽才发现外面不知何时下起了雪。雪不大,却刺得他眼睛酸涩。一阵恍惚后,他向后退了一步,撞到了兵部侍郎身上。
兵部侍郎不满三十,算得上是个青年才俊,还是太后的远方亲戚,理所当然地站在了林清羽这头。这几日,林清羽就是和他一道办好了粮草之事。他见林清羽脸色苍白,以为林清羽是在担心西北战事,道:“顾大将军已经收复雍